意境概念上的設計創意,從表現方面最為經典的是1988年發行的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紀念銀幣(第5組)。這套銀幣分別在蘇軾、李清照、岳飛等人物肖像的背景上配上了與之相關的經典名句。
蘇軾銀幣上鐫刻的是《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遙想東坡居士當年被朝廷貶職,在抑郁苦悶中來到赤壁,看到大好河山后,誦出了這樣的曠世佳句,放下了心中的悵恨,心境得到了升華,于是才會有如此的壯志豪情,才會有如斯的曠達清朗。透過幣面上瀟灑不羈的書體,我們可以觸摸到他那顆善感曠達的英雄心。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闕委婉凄美的《醉花陰》讓李清照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唯一一位傲視眾家須眉的女兒詞家,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頓生“人比黃花瘦”之感概,訴盡人間的悲歡離合,道盡人生的愁苦無常;“抬望眼,仰天長哮,壯懷激烈”,岳飛是民族的象征,引領著不屈的精神與心靈,豪吟著《滿江紅》向歷史的深處走去,一股浩然正氣彌漫在天地間。
這套銀幣能夠成為書法與錢幣結合得最為出色的作品,有一個關鍵原因:銀幣上的行草出自于中國當代書法篆刻大家韓天衡的手筆。韓天衡先生,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蘇蘇州,號豆廬、近墨者、味閑,別署百樂齋、味閑草堂、三百蓉齋,擅書法、國畫、篆刻、美術理論及畫印鑒賞。其書畫篆刻奇崛雄偉,富美堂皇,清麗潔瑩,變幻多姿,具有強烈而鮮明的藝術風格,是當代綜合素養全面深厚的藝術大家。
之所以說這套銀幣將書法的意境概念融入到設計中,是因書法氣韻和人物氣質配合默契。“蘇軾”銀幣和“岳飛”銀幣上雖為小字行草,但字字都寫得大氣堂皇,落筆力實而氣空,結字布勢充滿著一種張力,具有廟堂氣概,充滿著強烈的陽剛之美,把蘇軾的不羈曠達和岳飛的激情豪邁演繹得淋漓盡致;而“李清照”銀幣上的書法字跡,字字流暢,刀刀遒勁,頗有古代文人書法的秉性,粗獷中又帶著細膩,把女詞人的幽怨哀婉表達得妥帖自然。“畢升”銀幣上雖然沒有表現大師的書法,但作為造紙術的創始人,人物形象背后,書卷緩緩展開,一行行小楷纖毫畢現,書卷之下是造紙的工藝流程及場景展示。
灑脫飄逸的書法,與古代文人形象、白銀的特有質感和諧統一,相得益彰,給人以方寸之間藏大天地的感受,這套雕刻精美的銀幣展示了歷史悠久的書法藝術之魅力,也通過不同風格的行草小楷,將“畫有盡而意無盡”中的意境,更加具象地表達了出來。
將書法作為設計元素,納入金銀幣設計格局里,就必須要提到2007年-2016年發行的錢幣博覽會銀幣。這套銀幣除了前文說過的,對于古錢幣和外圓內方形制的設計應用外,還將傳統古錢幣形象進行了切割重構,將古錢幣原形分解后在幣面上進行變異處理,與同時代的西方古錢幣元素融合在一起,產生了新的形象。在這套銀幣里,設計師將古錢幣上的書法錢文造型的形態美感表現得更加徹底,雖然只是局部,但這種切割化、變異后的書法線條更凸顯了體積感和力量感,而且因為特殊的做舊噴砂工藝,那種歷史的斑駁感和沉重感使切割變異后的書法錢文更加熠熠閃耀。
有了前面這么多枚經典幣品,使我們對于即將發行的書法藝術系列金銀紀念幣有了更多的期待。書法線條的形態美、厚重的歷史感、氣韻美,如何在新的設計組合里既符合書法造型法則又契合時代審美,尤其當書法藝術成為幣面主題,又會在形式和組合上帶來怎樣的驚喜呢,非常值得我們期待!(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李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