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自發(fā)行至今已有27年,在這27年里“金總”把禮品\包裝作為金銀幣銷售的主要渠道,甚至經(jīng)常以廣告為金銀幣禮品做宣傳,或制作一個很大的盒子去套一個很小的銀幣,以至于金銀幣發(fā)行這么多年來,一直沒有形成一支固定的集藏隊伍,真正集金銀幣的人并不多。看看發(fā)行十多年、發(fā)行量才幾千枚的本銀幣價格就很能說明問題,有些品種的價格還不如剛發(fā)行的、發(fā)行量幾萬枚的本銀幣價格。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xiàn)象。假如我們純粹從禮品的角度出發(fā),本次發(fā)行的銀幣包裝一下作為禮品送給A、B、C,下次發(fā)行送給D、E、F,那么A、B、C絕對不會去補后發(fā)行的銀幣,D、E、F也絕對不會去買以前發(fā)行的銀幣,這樣金銀幣就只能散到A—Z不同人的手里。對于A—Z來說,不同年份、發(fā)行量不同的金銀幣意義一樣,都是金銀幣。市場沒有人去挖掘,沒有人為集藏而去買一些以前發(fā)行的、量少的金銀幣,這就造成十幾年前發(fā)行的金銀幣價格還不如剛發(fā)行的。
但假如我們換一種思維,金總把A—F培養(yǎng)成金銀幣收藏愛好者,把G—Z作為禮品對象,這樣市場就不斷有人在找以前發(fā)行的舊品種,隨著時間的推移,舊品種消耗怠盡,價格自然上揚,賺錢效應形成再加上收藏宣傳力度的增加,勢必會有更多的人加入這支隊伍,那時收藏群體有可能為A—H,禮品對象為I—Z。老的品種價格上揚為新品種騰出上漲空間,促使新品種價格也上揚,賺錢效應不斷擴大,金銀幣價格應當如何?
老品種價格不如新品種是一個極不正常的現(xiàn)象,但它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或許我們已經(jīng)站在金礦上,但表面看上去卻是沙子。如果我們再花點力氣、再仔細點,也許你能從中受益。
《中國金幣》雜志第一期已經(jīng)出版,隨著雜志的不斷推出、宣傳力度的加大,有興趣的人會越來越多。在宣傳方面,我們不要給初入者誤導,什么:“假如你有2萬元,可以買1套奧運套幣和2個一公斤銀幣等”,假如初入者只有2萬元,那應當引導他買100個不同品種的價格較低的本色銀幣。這100個不同品種的本色銀幣也許是他收藏金銀幣的開始,待實力提高后,再去收藏一些價格高的金銀幣。另外,和金銀幣收藏較接近的是流通紀念幣收藏愛好者,當流通紀念幣收藏達到一定階段,他們很可能轉向收藏低價的銀幣,進而去收藏更高檔的銀幣。流通紀念幣的集藏人數(shù)遠遠大于金銀幣的集藏人數(shù),它是金銀幣集藏隊伍的生力軍,千萬不能忽略這方面的引導。建議在《中國金幣收藏網(wǎng)》增加流通紀念幣的市場價格,每一次查看流通紀念幣價格也是一次對金銀幣認識加深的過程,這對于擴大收藏范圍很有幫助。
中國的金銀幣為什么始終擺脫不了低迷的價格,收藏投資價值不能充分體現(xiàn),“禮品促銷”起了很不好的作用。我們往往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它的長遠發(fā)展,假如今天的金銀幣固定收藏愛好者有5萬人、或者10萬人,那金銀幣的價格又會如何?中國有十三億人口,郵幣卡的收藏愛好者有一、二千萬,5萬、10萬算什么數(shù)字。
千萬不要身處金礦卻感覺遍地沙子。
作者:旸子,寫于2006年
整理自中國集幣在線幣市大家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