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一條流淌不息的河流,逝者如斯,不舍晝夜。不知從何時起,人類有了記憶并開始懂得追尋隨時間流走的過去。然而,久遠的歷史在哪里呢?人的記憶并不總那么可靠,它觸摸不到真實的過去,而僅是個模糊的幻影。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留下的是無比豐富、璀璨的歷史和文化,還有深深流淌在民族血脈里傳承不息的精神與氣質,而它們又在哪里?當我們輕撫去沉落在心頭的塵埃,當我們不再只被時代的奢華和紛擾所迷惑,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才發現它們就在這里,在先民拙樸生動的彩陶紋飾里,在甲骨神秘的裂紋與刻畫中,在敦煌壁畫飄逸的線條里,在石刻佛像的微笑上……穿透歲月的滄桑和時空的阻擋,依然清晰也永遠清晰……
金銀紀念幣——一種以貴金屬材質為載體的錢幣,咫尺方寸鮮活再現民族記憶,文化價值是其靈魂,鑄造工藝是其表現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貴金屬金銀質地的光彩所凝聚的美,經過設計者的奇思妙想,雕刻者的鬼斧神工,被鑄造成一枚枚生動展現變化萬千的人文、歷史、自然、建筑、人物等主題的紀念幣。它蘊涵著深邃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的深厚歷史底蘊和傳統文化審美的積淀,是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和標志。其文化價值(包括了品格價值、教育價值、陶冶價值、娛樂價值等),以及貴金屬材質本身的價值,加上鑄造工藝帶來的附加值,使金銀幣演變成一種藝術品、收藏品和投資品。其潛在的價值即文化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金銀紀念幣的題材主要有重大政治歷史事件、杰出歷史人物、大熊貓及珍稀動物、十二生肖、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古代科技發明發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名畫名家、宗教藝術、體育運動等,內容體現了我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和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無論是風云變幻的重大政治歷史事件還是曾經風靡一時的歷史人物;無論是經久不衰的文學作品還是一脈相承的表演藝術;無論是名揚世界的民族瑰寶還是瀕臨絕境的珍稀動物,無論是歷盡風霜的名勝古跡,還是秀麗多姿的旖旎風光……我們都能從錢幣畫面中感受到歷史、自然與人文水乳交融的美,體味到中華文明的古老與卓越,博大與精深,更升騰起無比的自豪與興奮,因為正是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聰明智慧、民族精神,才賦予了它們以這樣動人的魅力和歷久彌新的感染力。而也正是在它們身上,我們才找尋到并讀懂了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一個個跳動的精靈,留給了現時的華夏子孫以清晰卻又模糊的歷史身影,更留下無盡的暢想與追尋……
這里錢幣上展示的每一個畫面、每一處景觀,都是一段歷史和生活的細節。數百上千年的光陰使它們滄桑,卻不能讓它們蒼老,在被時光打磨過的面容后,是無比鮮活的風貌,它將存在于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講述著一個一脈相承的民族記憶!
作者:蕭菡,寫于2006年
整理自中國集幣在線幣市大家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