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期以來,“袁大頭”等中國傳統銀幣的價格出現了喜人的漲勢,相比之下,被稱為銀洋的外國早期銀幣的漲幅卻不大。其實。無論從收藏和投資角度看,外國早期銀幣都不比中國傳統銀幣差多少,其市場前景更值得廣大錢幣收藏者關注。
銀洋,是外國早期商貿銀幣在中國民間的一種簡稱,民間還有將外國銀元稱為番銀的。早在明朝中期,西班牙就已在它的殖民地墨西哥制造“本洋”銀幣,因“本洋”背面圖案有兩條立柱,故俗稱“雙柱”。至清代乾隆、嘉慶年間,中國對外貿易日趨繁榮,從外國流入中國的銀幣種類也日漸增多,除“雙柱”外,還有墨西哥“鷹洋”、英國“站洋”、印度支那“坐洋”、日本“龍洋”、印度盧比銀幣及美國貿易銀幣等幾十種,其中以墨西哥“鷹洋”流入中國的數量最多。一直至清末民初,中國自己開始鑄造銀幣,“光緒元寶”、“袁大頭”等中國傳統銀幣才逐步取代了外國商貿銀幣。
目前,在我國收藏品市場中,那些流入中國的幾種著名的外國早期銀幣里,價格最低的為墨西哥“鷹洋”和印度盧比銀幣,其余依次為印度支那“坐洋”、英國“站洋”、西班牙“雙柱”,而日本“龍洋”和美國貿易銀幣因存世量比以上幾種銀洋要少些,所以收藏價值相對高一些。現在 “鷹洋”約70多元一枚,“坐洋”約80多元一枚,“站洋”約90多元一枚,“雙柱”則約100余元一枚,而日本“龍洋”和美國貿易銀幣的價格早已超過了150元一枚。
這些外國早期銀幣的市場價僅僅是指它的最普通品種,以日本“龍洋”為例,流人中國的日本“龍洋”的版式很多,從明治3年起至明治45年有幾十種之多,一般來說,日本明治早年“龍洋”因存世量稀少而價格昂貴,明治中后期“龍洋”則存世量較多而價格低廉,其中價格最高的珍稀銀幣“明治8年一圓”龍洋”的參考價約為4-6萬元,而價格最低的“明治27年一圓龍洋”視品相新舊,其市場價僅為150-250元左右。
總的來說,外國早期銀幣的種類和版式很多,其收藏趣味是很濃的,錢幣收藏者若能趁目前的機會逢低介入,今后定會有可觀的回報。
寫于2007年
整理自中國集幣在線幣市大家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