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鷹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8年第9號公告,中國書法藝術(篆書)金銀紀念幣(以下簡稱“篆書”金銀幣)于2018年6月28日正式發行。該“篆書”金銀幣包括8克金幣1枚,發行量10000枚;150克長方形銀幣1枚,發行量5000枚;30克銀幣3枚,每枚的發行量均為20000枚。
根據該發行公告我們可以了解到:8克金幣的正面圖案為金文“中國”字樣襯以青銅器裝飾紋樣,并刊國名、年號;8克金幣的背面圖案為商代眾人協田卜骨刻辭及其“協田”字樣與“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等組合設計,并刊“中國書法藝術·商·眾人協田卜骨刻辭”字樣及面額。150克長方形銀幣的正面圖案為金文“中國”字樣襯以青銅器裝飾紋樣,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西周大盂鼎銘文及其“匍有四方”字樣與器物局部、“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等組合設計,并刊“中國書法藝術·西周·大盂鼎銘文”字樣及面額。3枚30克銀幣的正面圖案均為金文“中國”字樣襯以青銅器裝飾紋樣,并刊國名、年號;但第1枚的背面圖案為西周虢季子白盤局部銘文及其“萬年無疆”字樣與器物局部、“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等組合設計,并刊“中國書法藝術·西周·虢季子白盤銘文”字樣及面額;第2枚的背面圖案為先秦石鼓局部文字及其“吾車既好”字樣與器物局部、“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等組合設計,并刊“中國書法藝術·先秦·石鼓文”字樣及面額;第3枚的背面圖案為秦代泰山刻石局部文字及“金石”字樣、“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等組合設計,并刊“中國書法藝術·秦·李斯·泰山刻石”字樣及面額。
據了解:“篆書”金銀幣的零售指導價分別為:8克金幣3450元;150克長方形銀幣2600元;3枚30克銀幣,每枚的零售指導價均為480元。也就是說:銀套幣的零售指導價為1440元,金銀套幣的零售指導價為4890元。
從截稿時值的市場情況來看,“篆書”金銀幣大全套的價格已經上漲到了17000元,150克長方形銀幣的價格也上漲到了7000元,漲幅分別達到了126%和169%。
文行至此,讀者朋友們肯定很關心,“篆書”金銀幣的后市將如何演繹?下面,筆者僅從供求關系的角度,對“篆書”金銀幣的后市做一研判,以饗讀者。
1:“篆書”金銀幣的減量實實在在。
首先,與吉祥文化系列金銀紀念幣相比,“篆書”金銀幣的發行量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削減了2/3,這點相信大家都能強烈的感受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大幅減量的基礎上,這次“篆書”金銀幣的鑄造量僅為公告的最大發行量的70%,也就是說:8克金幣的鑄造量僅7000枚(注:讀者朋友們可以通過證書來核查,下同);150克長方形銀幣的鑄造量僅3500枚;3枚30克銀幣的鑄造量僅14000套。而如果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看:金銀套幣的發行量也僅7000套,單獨的3枚30克銀套幣發行量只剩下了7000套。這樣稀少的發行量,基本上可以說是回到了90年代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水平。而按照市面上留下的老精稀幣的標準,顯然,“篆書”金銀幣一躍成為了2018年發行的“新版老精稀幣”,這樣的金銀幣,豈有不漲之理?
當然,如果市場非常火爆熱銷的話,“篆書”金銀幣剩余的30%發行量,肯定會盡快的發行。以當下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先進設備和鑄造水平,這區區的30%的量相信用不了1周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生產。
2:饑餓營銷將導致特許們對“篆書”金銀幣趨之若鶩。
在通常情況下,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除了定向供應給中國金幣總公司下屬的分支機構、中國金幣云商和各大商業銀行之外,全國各地的100多家中國金幣特許經銷商們可以獲得相當大的配額。但這次的“篆書”金銀幣則不然,據傳:獲得配額最多的特許也僅30多套,配額最少的才1套。這樣的分配量顯然屬于“狼多肉少”,顯然遠遠無法滿足最最基本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前述的30%的發行量在鑄造出來之后,很有可能會根據各中國金幣特許經銷商們的業績完成情況陸續的進行分配。當然,這30%的發行量,如果中國金幣總公司下屬的分支機構、中國金幣云商和各大商業銀行再次參與分配的話,各中國金幣特許經銷商們能分配到的數量會更少。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這30%的發行量如何分配,都遠遠無法滿足各中國金幣特許經銷商們的饑渴。各中國金幣特許經銷商們的新老會員們在特許經銷商們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很有可能不得不轉向收藏品市場購買。這樣的話,勢必將收藏品市場上的“篆書”金銀幣價格推升到一個更高的價位。
3:金幣云商平臺的公開搶購助推“篆書”金銀幣的市場消化和沉淀
在筆者的職業生涯中,與金銀幣可以說是打了近20年的交道。以筆者對金銀幣行業的觀察和了解,發現最近20年來中國金銀紀念幣行業有2個顯著的特點:1)熱銷的品種大家都搶著要,滯銷或者冷門的金銀幣大家都躲之不及(無論是銀行渠道還是中國金幣特許);2)發行量一出現大量的削減,供不應求和爆炒的現象就隨之出現;發行量一增值甚至于弱勢中維持正常水平,供大于求甚至于低價甩賣的情況就屢屢出現,明顯的呈兩個極端的狀況。拿這次的“篆書”金銀幣來講:中國金幣云商的平臺對封裝之后的“篆書”金銀幣進行全公開的搶購,不僅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幫助“篆書”金銀幣進行的在社會上做消化和沉淀,而且還可以很好的規避和解決發行過程中的一些漏洞和弊端,使得社會上和收藏品市場上的“篆書”金銀幣流通量越發的稀少,當然由此帶來的結果自然是“篆書”金銀幣的價格更加的堅挺。
4:龍頭效應是“篆書”金銀幣價格持續、穩健攀升的動力源泉
即使按照最大發行量來看,“篆書”金銀幣也可列入“老精稀幣”的標準和范疇。特別是四兩撥千斤的營銷手法,以及中國金幣總公司4月26日在“廈門會議”上傳遞出來的一系列足以改變金銀紀念幣市場供求關系的重大政策。都將使得“篆書”金銀幣成為2018年金銀幣市場行情冷暖的指標性品種。鑒于“篆書”金銀幣是中國書法藝術系列金銀紀念幣的第一組,明年開始更有隸書金銀幣、楷書金銀幣、行書金銀幣和草書金銀幣將陸續發行。因此“篆書”金銀幣的系列龍頭效應勢必越發的顯現,而這,又勢必在相當程度上對“篆書”金銀幣的價格形成較為有效的支撐。
中國的金銀幣市場自2011年步入調整以來已近7年多時間了,特別是禮品等集團消費的萎靡,更加使得我們的金銀幣市場日趨蕭條。在這種情況下,金銀幣市場迫切需要有一個能提振和刺激市場的標桿性品種!白瓡苯疸y幣作為一個要文化有文化,要題材有題材,要賣點有賣點的時尚熱門品種,其獲得社會各界的推崇和追捧,顯然也是一件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
注:
作者系中國收藏家協會錢幣收藏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錢幣收藏聯盟副秘書長、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中鈔鑒定中心專家顧問、中國集幣在線創始人、原《錢幣》報總編、《中國現代貴金屬幣賞析》系列叢書執行主編、注冊高級黃金投資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