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laozhang在2011-5-28 8:53:00的發言:
如果中國外儲一半是購買了黃金,那才叫腰桿硬.
中國政府才不會買呢,以下是去年7月8日國家外管局的表態:
外管局:不追求對金價的控制權黃金不是外儲投資主要渠道
2010年07月08日13:11 新聞晚報
□記者 崔燁
國家外匯管理局在昨日分析美元走勢時明確表示,黃金不可能成為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的主要渠道。
一直以來,黃金因其國際認同度高、保值功能好等優點成為近年資金追捧對象,就“中國是否進一步增加黃金儲備”一問,中國外管局稱,黃金投資受到市場容量、價格波動、投資比重三大因素限制,不可能成為中國外儲投資的主要渠道。
外管局的這一表態讓 “央行持續買入黃金”的傳聞有了變數,不過早在2009年4月份,一次性增加了1460萬盎司黃金持有量也讓分析師們認為,緩慢增持集中公布是央行在黃金儲備上的策略。
外管局表示表示中國外匯儲備在對外投資經營過程中,是負責任的長期投資者,并不追求對投資對象的控制權:“當前全球黃金供求關系基本平衡,若中國大規模買入,會推高國際金價,而中國金價與國際基本接軌,國內黃金投資者將受損失;其次,從過去30年的表現看,黃金價格波動較大,風險收益特性并不太好。
此外,中國目前黃金儲備已達1054噸,即使再增加一倍,也僅能分散三四百億美元的外儲,黃金儲備占外儲比重僅提高一兩個百分點,分散外儲的效果并不顯著。”
此外,外管局還認為,國際金價易受到匯率、地緣政治、供求關系、投機炒作等影響,經常出現大幅波動,且黃金不產生利息收入,還需承擔倉儲、運輸、保險等成本:“從過去30年的表現看,黃金的風險收益特性并不是太好。黃金具有通脹保護特點,但不少其他資產也有此特性。”
對于外管局的此番表態,業內專家學者也認為可以理解。“中國外匯儲備龐大,市場一傳言中國要買什么,什么價格就飆升。”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去年年底,在印度等國央行紛紛購入黃金后,國際金價曾一度飆升,創造了3個交易日狂漲4.5%的紀錄,這也是外管局顧慮的因素之一。
根據中行最近完成的關于優化外匯儲備資產的報告,該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李建軍認為,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此前一直較注重安全性,而不足則是規模太大,結構太單一,主要集中在美元資產,美元資產里又主要是美國國債,另一方面,美國財政赤字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美元長期來看是貶值的,這種投資結構就會有問題。
記者注意到,外管局表態令金價走勢承壓。昨日亞市午盤,國際現貨金繼續走低,金價跌破1190美元關口,跌至1187.7美元的一個多月新低。因國際現貨黃金下跌,上海黃金交易所Au(T+D)、AU9995和AU9999現貨金7日收盤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