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談談龍文化銀幣:龍文化銀幣是1998年發行的一枚紀念幣。正面圖案是商代龍形玉決(注:應該是王字旁,指環形有缺口的佩玉,我的電腦中沒有這個字,特此注明。)
及建筑,刊有國號和年號.在幣的上方,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最下邊刻有年號,即制造年份"1998",旁邊兩行小字,第一行是篆書文字:龍形玉決及建筑造型;第二行是篆書文字:殷商(BC1200-1000),字母BC是英文縮寫,表示公元前。幣面中部上方是商代龍形玉決,下方的宮殿建筑圖案原型是殷墟博物院復原的殷商大殿。
幣的反面圖案,信息量更大.按年代排列分別是:
一、紅山文化的玉龍,也就是左下角那個圖,像個“C”形的龍,紅山文化玉龍的上方有六個篆書文字:"紅山文化玉龍",C形龍中間兩行字,其中上邊一行是篆書:"新石器時代",下邊一行是:(BC3000)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
二、戰國五龍玉璧,這個圖案在幣面左上角,是盤形圖案,上方是篆書文字:五龍玉璧 戰國(BC300-200)。
三、漢代龍文瓦當。幣面右下角圓形圖案,上方是篆書文字:"龍文瓦當漢代"(BC100-AC200)。
四、幣右上角還有一個四層塔。
五、幣下面刊有10元面額。右邊的8個篆書文字,是“公元前的三組龍文”。
六、這枚幣的證書,是貴金屬紀念幣第一枚有水印、有螢光印刷的防偽證書。
這枚幣文化底蘊深厚,因為喜歡它,本人對它進行了浮淺研究,發現有幾處欠妥之處,今提出來,與幣友共同探討,有不對的地方請幣友指正。
一、幣的正面,殷商的紀年問題。
幣上刊刻的是殷商(BC1200-1000)。
我查了一下資料,對殷商是這樣敘述的:
商朝(約前17世紀—前11世紀)。因最后首都固定于殷,又稱殷商。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后的一個王朝,相對于夏朝具有更豐富的考古發現。原夏朝之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滅夏后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建立商朝。經歷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商紂王于牧野之戰被周武擊敗而亡。商朝的世系年代無定說,據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商朝取代夏朝的時間約前1556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滅,共510年。該時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界采用。按民國初年史學家董作賓依歷法推算,商代的時間應為前1766年至前1111年,共655年。中華民國史學界采董之說法,并寫入臺灣教科書中。
通過這段文字使我們知道,對于殷商的斷代,有兩種說法,一是大陸史學界的公元前約1556-公元前1046。一是臺灣史學界的公元前1766-公元前1111。
無論是哪種說法,也不應該是幣面上的殷商(BC1200-1000)。
二、幣的正面,殷商紀年的英文縮寫表述問題。
幣面上表述為:殷商(BC1200-1000)。我查了英文圖書寫作編輯基本體例(草案)第八條,摘錄如下:
八、年月日
1.年月日表示如下:
October 1, 1949, (美語)
1 October 1949(英英)
九十年代 the 1990s
2.三位數以內(包括三位數)的年代需加上AD或BC,AD加在數字前,BC加在數字后,與數字空一個,如:
AD 359
359 BC
3.公元后朝代、生卒年代中有一個是四位數的不加AD。如:(970-1050)。
4.越公元的都要注明BC, AD, 如:
(202 BC-AD 21)
兩個都是公元前的年代,只需在后面的年上加上BC,如:
(305-220 BC)
兩個都是公元后年代,則表示為:
(AD 305-375)
不知確切年代只知大概的用c.如:
(c. 1072-1120)
生卒年代不詳的可表示為:
(305-? BC)或(1320-?),問號與括號之間沒有space
活著的人如需注明出生年份的可表示為:
(b. 1942)或(1942-“one space”)
5.1990-1991年,不寫成1990/1年。
由此可知,幣面的殷商(BC1200-1000)中的公元紀年的英文表述也欠妥。
應為:殷商(1556-1046 BC)
三、紅山文化玉龍的年代問題與公元紀年的英文表述問題。
紅山文化玉龍是中華第一龍,上網查了一下,資料如下:
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紅山文化玉龍是1971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赤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農民張鳳祥在村子后面的果林里修梯田的時候發現的。這條玉龍墨綠色,高26厘米,完整無缺,體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彎曲,嘴緊閉,有對稱的雙鼻孔,雙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龍背有對稱的單孔,經試驗此孔用于懸掛,龍的頭尾恰好處于同一水平線上。專家認定這件龍形玉器屬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紅山文化典型器物,而一些學者則認為玉龍屬距今4000余年夏家店下層文化類型。
銀幣上的紅山文化玉龍就是中華第一龍。
有幣友認為篆書的"玉"字,刊刻成"王"字。我查了篆書"紅山文化玉龍"六字,通過比較,幣面篆書文字沒有錯,"玉"字就是書為"王"字。
幣面上玉龍內的五個篆書字是:新石器時代(BC3000)。
進入新石器時代世界各國的時期是不同的。我在網上查到:
中國的新石器時代大約在前1萬年就已進入新石器時代.時期劃分可分為4期:一是早期。約當公元前10000~前7000年。二是中期。約當公元前7000~前5000年。三是晚期。約當公元前5000~前3500年。最后一期是銅石并用時代(也可不歸入新石器時代),約當前3500~前2000年。
通過以上資料分析,不管單指紅山文化玉龍,還是泛指新石器時代,幣面上都不應刊刻BC3000。再者公元紀年的英文表述問題,犯的是同樣錯誤,數字應該放在前面,BC在數字的后面。
四、戰國五龍玉璧的年代問題與公元紀年的英文表述問題。
幣面上的五龍玉璧是個盤形圖案,上方是篆書文字:五龍玉璧 戰國(BC300-200)。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戰國時期合稱東周時期。春秋戰國分界線:春秋(前770-前476)戰國(前475-前221)。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這是咱們上初中歷史課時所學到的知識。不知龍文化銀幣設計師所刊刻的"戰國(BC300-200)",是以什么為依據。
公元紀年的英文表述,犯的也是同樣錯誤。如果刊有"戰國",那公元紀年的英文表述就應是(475-221 BC),把BC放在數字后面,而不應放在數字前面。
五、漢代龍文瓦當的年代問題與公元紀年的英文表述問題。
漢代龍文瓦當圖案在幣面右下角,是一個圓形圖案,上方刊刻篆書文字:"龍文瓦當漢代"(BC100-AC200)。
漢代的斷代沒有疑議。漢代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后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所以史學家也稱漢代為兩漢。
為什么龍文化銀幣設計師偏偏把漢代的年份刊刻為(BC100-AC200)?我也丈二和尚--摸不到腦門了。暈!
公元紀年的英文表述,犯的也是同樣錯誤。按照英文圖書寫作編輯基本體例(草案)第八條,正確的寫法應是:(202 BC-AD 220),公元后的英文縮寫應為AD,而不應是幣面上刊刻的AC。
六、幣面下邊的8個篆書文字:“公元前的三組龍文”的表述問題。
我們知道幣面上的三組龍文,一是紅山文化玉龍,二是戰國五龍玉壁,再有就是漢代龍文瓦當。漢代明明是跨公元的,怎能將這三組龍文,表述為公元前的呢?"公元前的"四個字是排除公元后的,而幣面卻出現了"公元后"(AC200),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七、對幣面上的四層小塔的置疑。
塔是宗教建筑物。我國建塔是從佛教傳入,魏晉以后開始的。三國之際,丹陽人笮融"大起浮圖,上累金盤,下為重樓",是中國造塔的最早記載,所造的塔當為樓閣式。三國時代的吳國于建業(今江蘇南京)開始造塔,開創了江南造塔之先。于公元三至四世紀,即有三層塔身出現,其后更有五層、七層、九層、十三層、十五層、十七層,乃至三十七層等重層結構。
和中國的早期龍文化沾不上邊的佛塔,不知為什么出現在龍文化內容的錢幣上,而且是漢以前龍文化。是為了補白嗎?中國的繪畫講究留白,這是一種藝術手法。如果補白,為什么設計成四層小塔?佛塔的層數都是單數,沒有雙數的。我認為這是這是這枚幣畫蛇添足的敗筆之處。
八、證書中的錯字。
這枚幣的證書,在貴金屬紀念幣發行史上很有意義。它是貴金屬紀念幣第一枚有水印、有螢光印刷的防偽證書。
遺憾的是這么精美的證書卻出現了錯字。"公元前三種龍紋"的"紋"字,應是幣面上的"公元前的三組龍文"中的"文"字。玩古幣的朋友都知道,古幣中有四出文、四決文、星文、月文等,這里的龍文和古幣中的用法是相同的。
證書顯示這是龍文化紀念幣的第一組,但第二組、第三組至今沒發行,使龍文化系列幣成了"爛尾樓"。真希望金總把龍文化紀念幣連續上,盡早發行第二組、第三組......,讓我們在錢幣上一睹隋唐時期的、宋元時期的、明清時期的中國龍的風彩。
**********************
呵呵!研究金銀幣值得提倡,但作者所言的問題,很多值得商榷!
作者把出土文物的年代和朝代斷代混淆!比如五龍玉壁,上面標注的年代代表這個文物生產的大概年代,不代表是說戰國的起始年代!很多都是這個問題,所以作者摸不清頭腦!
龍"文"沒有問題,在篆書里面通假字很多,但你不能說是錯的!還有很多,沒有時間一一說明!
總之探討是有益的,但有些問題不能想當然!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11-5-26 12:36:43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