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護法金剛在2011-5-11 9:57:00的發言:
現在的老精稀
還有2-3倍補漲空間
最近銀價出現波動,現代金銀幣出現調整,許多愛好者無從下手,非常困惑,小弟談下自己對于老精稀未來成長空間談點看法。
一:首先定位老精稀
銀幣小弟定位在97年以前,發行在3000以內(15G生肖是個案----生肖定位發行1萬以內)。
金幣是這個時間段發行1000以內的(因為金幣有抗氧化性,好保存,和門檻高等因素,發行適當要求小些)。
目前8G 金生肖,15G銀生肖,出土文物銀,12邊動物銀等系列都是老精稀范疇。
(對于民間傳言的實際發行量都低3000的銀幣,小弟基本不考慮到老精稀范圍之內,因為小弟覺的那都是傳說,沒有半點官方證實的消息,同時也存在誤導成分。例如恐龍銀,葛老書上言2500套,但小弟見過3000號以上證書的,同時還見過6萬號以上銀的97珍惜動物---這個在沈陽造幣廠志上言3004)。
二:數據對比
熱門品和老精稀縱向對比
名稱 |
發行量 |
目前價格 |
市值 |
結論 |
2005年1kg足球銀幣 |
3000 |
6萬 |
1。.8億 |
高估或人為控盤,或者金總饑餓營銷 |
1992年出土文物2組銀 |
3000 |
1。.5萬 |
4500萬 |
顯示老精稀,明顯低估,未來還有至少2-3倍補漲空間 |
同等熱門橫向對比
名稱 |
發行量 |
目前價格 |
市值 |
結論 |
2009梅花牛銀 |
6萬 |
6000 |
3。.6億 |
要么高估,人為控盤,饑餓營銷所致,要么需要調整 |
1985年15G銀牛 |
1萬 |
2000 |
2000萬 |
明顯的沒有資金關注,老精稀需要補漲,按此空間至少2-3倍才可以 |
或許上述不公平,好,我們來一個非熱門對比
名稱 |
發行量 |
目前價格 |
市值 |
結論 |
2002年京劇4組銀套幣 |
3.6萬 |
2200 |
9400萬 |
結論要么高估,饑餓營銷,要么需要調整 |
1985年12邊喜鵲銀 |
3900套 |
7000 |
2700萬 |
明顯的還是2-3倍成長空間 |
市值一對比驚訝發現,原來老精稀比2000年以后的品種還是便宜多了,空間還很巨大。。。。
對比結論:
1:為了我們小小散戶,靠工資維持的買家,最好不要買2000年后的品種---畢竟金總還有大量庫存等著獲利解放。
2:老精稀不是高了,而是還在低谷中。。。。
3:花5萬買個1KG足球充當莊家的解放軍還不如買個3套出土2組放著安心。
三:歷史經驗相似:
97年大潮的時候,好多人看好新郵,當時新郵市值有過猴票不及,結果大潮退后,當時買的新郵都是哪個年代郵總獲得利潤的解放軍。而猴票缺穩穩占據龍頭,穩步獲利。
2001年金幣行情中,許多新品種市值超過了老精稀,當時12邊3枚一起價格都沒有5OZ彩銀幣的價格高,結果是買了12邊的買家笑道了最后,現在12邊怎么也要13000了。
看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老精稀是小小散戶的投資所選,是避風險的港灣,好品雖一時貴點,但時間推移,價格會慢慢補漲上來的。
綜上,結論:
1:市值對比,老精稀還有2-3倍空間。
2:我等靠薪資過日的,要么不買,買就買老精稀。(千萬別交高昂學費后,回頭一想,我錯了,當時真不該買2000年以后的品種,若投資92以前老精稀,目前會怎樣怎樣之言)
上述所言,對于有2000年后品種的人來說可能不是好消息,但我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
也期待大家不要罵的過分就可以了。
回頭再和大家分享品相對于藏品的意義。
***********************
這篇分析不錯,用數字說話,很理性,也很有說服力!
我來補充一點:作者按照每個品種的總市值來衡量一個品種的投資價值,這是一種重要方法,但不是全部,比如題材.受眾多寡.制作工藝等也是衡量一個品種的重要因素!
還有一點:一個收藏品種的數量對收藏價值的影響呈幾何級,而不是算術級,也就是說一枚比數量是100枚,另一枚是50枚,你不能簡單用100枚的單枚價值乘以2得出50枚這幣的價值!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