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動向:金價調整無礙長期升浪
白銀以至貴金屬是否轉勢?近日已成為金融市場的熱門話題。事緣白銀最近一星期內暴瀉17%,加上部分基金大戶據報都在沽金散銀,當中包括港人熟悉的索羅斯,有人擔心這可能意味著這幾年氣勢如虹的貴金屬牛正曲終人散。
貴金屬是過去十年表現最優異的資產類別。筆者曾在拙作中大膽預測盎斯金價將會在十年間升至3,000美元水平,現在看,比我更樂觀的也為數不在少。基本上,金價高企反映的是金融市場混沌,投資者的資金需要尋找比貨幣更安全的避難天堂。只要金融市場的「負能量」愈高,黃金的牛市便不會無以為繼。
從長期的基本因素看,歐元、日圓以至美元皆不足信。歐元方面,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都出現債務危機,下一個會是誰?歐洲能否在歐羅區信譽受損前作出適當的政治決定?歐洲央行需要再投入多少資金來購買飽受財困的國家債券?
日圓嘛,大地震、海嘯和核災難將對日本經濟和日圓造成長期的損害。有分析家認為災后重建工作將可推動日本經濟,但錢從何來?日本的經濟實力和二十年前可說是今非昔比,再者如災難能刺激經濟的話,那治國平天下豈不變成一件易如反掌之事?更重要的是,作為美國三大債權人之一的日本,還可能需要從海外班資回朝應付重建,這將進一步損害美債及美元。
談到流動量最大的美元,情況便更糟糕了。金融海嘯以來,聯儲局一直以發行新鈔來購買未到期的美國債券,而且大幅加碼。美元在供應大增下兌各主要貨幣均下滑,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包括貴金屬自然受惠。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而聯儲局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下只好袖手旁觀了。當今世上三大儲備貨幣都有本難念的經,自古作為貨幣代替品的真金白銀的行情焉能不看漲?
各地央行紛增持黃金
各國央行由于擔心外匯儲備貶值,各地央行最近紛紛增持黃金,2010年成為黃金的凈買家,結束了21年凈沽家的角色。而各國央行中又以中國最為積極,中國一直都憂慮美債的安全性,希望可以在殺傷力最低的情況下減少對美元的倚賴。其中一個方法是鼓勵國人儲藏黃金,國內人之儲蓄率高達收入的四成,而中央政府正積極鼓勵人們把5%的儲蓄投入黃金。
的而且確看淡美元不只是中國,部分著名投資者也如是觀。在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當一眾基金都損手時,保爾森卻大撈一筆。今天,他控制的投資組合中便有14.93%是黃金,并揚言盎斯黃金五年內見4000美元!所以當前討論黃金牛市已死實有點杞人憂天。
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