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上海丁昌在2011-4-5 12:23:00的發言:
當摩西(Moses)從西奈山歸來,發現猶太人狂熱地頂禮膜拜一只小金牛,氣得他把從西奈山帶回的刻有“十誡”的匾牌摔得粉碎。
上帝喻示摩西,應當建造教堂讓猶太人禮拜,并且詳細地指示:“汝當覆之以黃金,內外包以純金,四周鑲上金邊。”這還不夠,上帝甚至指令家具、器物,以及所有的裝飾品,諸如小天使等,都應該貼上黃金。而《圣經·啟示錄》形容圣城耶路撒冷的街道由黃金制作。黃金是神和人都想要的東西。
一萬兩千多年前,自從人類發現了黃金,就為黃金瘋狂。無數的戰爭、劫掠、陰謀、虛榮、崇拜、狂喜、癡迷皆被黃金點燃,黃金也被賦予了忠誠、純粹、信仰等等美好的品質。在世界各個地方,各個年代概莫能外。當黃金成為貨幣,尤其是金本位實施之后,黃金成為人們最后的以及最可靠的信賴物。每當戰爭或者通貨膨脹期間,金價都將暴漲。
根據外國的資料,黃金一共有4次大的牛市,最短的一次持續了15年,這些牛市都伴隨著戰爭或者通貨膨脹,例如在美國的南北戰爭,還有一戰和二戰。即便是在人類邁入21世紀,黃金開始新的一輪大牛市,人們解釋這10年的單邊上揚,使用最多的仍然用“通貨膨脹”這個詞。
1717年,英國首先實施了金本位制度,1816年又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隨后歐洲大陸和諸多國家,包括美國、日本等一共有59個國家實行過金本位。金本位制大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
1797年法國入侵英國威爾士,帶來的恐慌結果是人們紛紛到銀行用銀行券兌換黃金,導致英格蘭銀行的窖藏黃金流失殆盡,隨后政府下令禁止兌換。不久英格蘭銀行提供的商業貸款增加了4倍,堪比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向金融市場驟然增加的信用額度。幾個世紀前,這一行動導致的后果和幾個世紀之后的幾天是一樣的,黃金價格快速攀升。
1809年8月29日,大衛·李嘉圖第一次在報紙上撰文,認為貨幣當局“沒有看到紙幣進一步貶值帶來的災難性后果。”6個月后,英國下議院宣布成立“黃金委員會”。
經過3個月的調查聽證,黃金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宣稱:“保持英國貨幣健康和自然狀態的基礎是黃金。”“金塊是價值以及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之間匯率的真正管理者。忽視這一法則將會引起巨大的災難。”這份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金本位是管理經濟體貨幣供給的上佳體制。
伯恩斯坦將金本位稱為“一種宗教”,“供這個宗教成員禮拜的祭壇,是小心翼翼堆砌在銀行遞交中的金塊。高級牧師則是各國貨幣當局。”“金本位制為它的信徒提供了一種慰藉,一種集體感、自豪感和永恒感。”
19世紀的最后40年,黃金價格比起之前的10年,上漲了不過5%,隨后從1875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價格始終在低位平穩運行。伯恩斯坦說,“金本位最為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將人類最早期對熠熠閃光的貴金屬的原始信賴,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生機勃勃的工業和金融發展背景,匠心獨具地結合在一起。”“對金本位的信仰,成為一種絕對律令:黃金,只有黃金才是貨幣的終極形式和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1862年美國南北戰爭進入最后階段,年輕的J·P·摩根意識到,“金價要大漲了!” 他從父親手中借來500萬美元,悉數購買了黃金,隨后金價暴漲3倍,摩根大發戰爭財,遭到《紐約時報》的嚴厲指責,認為他應該上斷頭臺。
將近30年后,美國經濟處于危機關頭,黃金不斷外流,當黃金儲備只剩下300萬美元時,克利夫蘭總統被迫答應摩根的計劃,不久使美國財政部的黃金儲備回升至1.08億美元。摩根拯救了美國!
黃金白銀充當貨幣幾千年了,紙幣充當貨幣不過40-50年的時間,世界上有幾百個經濟學家反對黃金,幾億人民信任黃金。格林斯潘70年代也是金本位的崇拜者,自從當了美聯儲主席,就絕口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