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問題是,唐家嶺改造的案例說明了什么?
唐家嶺是一個市場提供保障性住房的案例。從我們現實情況來看,市場提供保障性住房、廉租房是大量的和有效的。深圳的城中村住了五百萬人,城中村的住房完全是老百姓蓋的。
唐家嶺是一個只有三千村民的城中村,在上地開發區的中心地帶,但這么一個村莊卻住了五萬北漂,小月河也住了幾萬人。
前幾年據國土資源部的統計,全國的“小產權”房66億平方米,都主要是提供保障性廉租住房的。現在政府要把保障住房壟斷起來,今年要蓋一千萬平方米,要改造城中村,深圳拆了崗廈,北京拆了唐家嶺,政府下令不準蓋“小產權”房,蓋了的不準出租和出售。那么,按現在政府提供的速度,66億平方米什么時候才能達到?
唐家嶺是北漂的集中地之一,村里的老百姓賺錢了,唐家嶺的出租房有的蓋到七八層,不少村民成了億元戶,甚至十幾億元戶。現在政府看到這塊肥肉怎么能讓唐家嶺的人獨吞,于是政府要分一塊,決定對唐家嶺進行拆遷改造。
拆的時候因為補償的問題談不攏,老百姓聯名告狀。那天我正好去唐家嶺考察,政府先是承認一層,后來承認四層,老百姓蓋到七八層他只承認一半,最后不知道是按多少進行補償。
政府原來承諾是要蓋公寓租給他們。但是拆掉以后結果是什么?政府把它賣給了五礦公司去蓋商品房。這個消息是《蟻族》的作者廉思前天告訴我的,他對唐家嶺的情況非常熟悉。為什么賣給五礦公司蓋商品房?因為唐家嶺這個地方的地價太高、位置太好。
可見,現在的保障性住房在名義上和實際上到底是一個什么結果?別光看名義上一千萬套,代表們拍手稱贊是大好事。實際的結果卻是完全走了樣。是政府與民爭利的一個重要方面。
我想講的第四個問題是,斬斷爭利之手,壯大讓利之心。
從唐家嶺改造可以看清楚我們的現實:凡是利潤高的事情和地方,政府都要爭,國企都要進。這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
政府其所以要改造唐家嶺,而且是以舊城改造的名義,以解決廉租房和保障房的名義,實際上是要在那個地方和老百姓爭利。老百姓有幾億、幾十億有什么不好?政府八千億,為什么幾十億就不能讓老百姓得到?而非要政府去把它拿過來,非要五礦公司去搞?
政府到底應當去行為呢?我認為不是名義上而是實際上,應當這樣去做:凡是無利的政府要擔,國企要進;凡是高利的,政府不要進入,國企也要退出。
如果能夠這樣做,中國有戲。如果不能這樣解決,必然會走進死胡同。無論什么政策,無論什么辦法,違背了這一條,都會弄成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