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上海丁昌在2011-3-5 8:00:00的發言:英國《金融時報》3月2日報道 原題:中國郵票在市場上烙下印記(記者羅伯特·庫克森)
曾經在市場上追逐美酒、藝術品和古董的中國資金潮如今又涌向了一個總體上稍顯冷清的市場———郵票。
在近日于香港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套文革時期的郵票四方連以897萬港幣(1港幣約合0.84元人民幣———本報注)成交,這創下了中國單張和多張郵票的價格紀錄。這位匿名買家另外還要支付15%的拍賣費用。
這套郵票是1968年版“毛主席給日本工人題詞”,之所以尤為珍貴,是因為中國政府擔心它有可能引起日本民眾的憤怒,因而從未真正發行過這些郵票。
這場在香港舉行的總共有3000件拍品的拍賣會令整個集郵界為之一振,因為整場拍賣會共獲得了約9870萬港幣的收入,比此前預計的5000萬港幣高出了近一倍。
亞洲拍賣有限公司創始人、負責這場拍賣會的郵票專家杰弗里·施奈德說:“我只能這么說———郵票市場出現了井噴。”
中國郵票市場原本是一個規模小、資金少的市場,如今卻被一些執著的收藏家以及投機者帶動起來。在中國郵票市場的價格顯著上漲前,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規模更大的葡萄酒和藝術品市場。
施奈德說:“出現這一現象的關鍵原因是中國經濟(的增長)。”他對本報記者說:“人們正日益關注那些可以收集的東西。憑借業已建立起來的財富,人們手中擁有大量的可支配收入。”
去年底,中國的購買力沖擊了世界藝術品和古董市場。佳士得拍賣行在為期6天的香港拍賣會上共獲得了超過31億港幣的拍賣收入,打破了該拍賣行的亞洲紀錄。來自中國內地的買家共購得了43%的拍品。去年10月,蘇富比拍賣行也在香港拍賣會上打破了自己的紀錄,共獲得30.9億港幣的收入。
同時,中國人正漸漸成為葡萄酒愛好者。在蘇富比拍賣行去年秋天在香港的拍賣會上,一名買家耗資4.3萬英鎊(1英鎊約合10.72元人民幣———本報注)購得了一箱2 0 0 9年產的拉菲酒莊葡萄酒———這比該酒在倫敦的價格高出了近3倍。
據推廣機構波爾多葡萄酒協會透露,中國如今是波爾多葡萄酒的最大出口市場。該機構稱,在過去5年中,中國的葡萄酒銷售額每年都要翻一番。
西方的葡萄酒商很樂于賺中國人的錢,但一些葡萄酒商人抱怨說,許多內地富豪都以在品酒會上抽煙或嚼口香糖等不雅舉動而聞名。
對郵票的需求有可能無法與對葡萄酒或藝術品的需求相提并論,但中國人對這些小型貼紙的胃口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是中國集郵愛好者的組織,它擁有400萬注冊會員,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消息及時,很辛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