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市場預期,中國央行以10天一次的頻率出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今日更以18.5%的比例再創歷史新高。在“加息”抑或“調存準率”的市場猜測中,貨幣政策天平暫時傾向了后者,消息甫出,引發市場熱議。
“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上調空間”,在“加息緩行”的支持者看來,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d1.biz.itc.cn/q/cn/166/601166/tline2.png?1292078785078)
興業銀行24.26+0.381.59% 存款準備金率對回收超量貨幣依然有效,因眼下中美利差擴大引發“熱錢”流入的考量而暫緩加息,轉以存準率及央票加大對沖。
不過,存款準備金率快速接近20%的影響,亦受市場關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10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存準率經驗的上限約為23%,盡管這只是概率,但存準率高企將把商業銀行更多的錢束之高閣,增加資金成本,而利率維持低位,將加大投機套利空間。眼下央票的“抽水機”功效大減,相較之下,加息更能切中要害。
還有觀點認為,央行亦可能采取“先調存準率再加息”的步調。
魯政委認為,加息擴大中美利差對“熱錢”的吸引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他稱,加息加大“熱錢”流入的判斷并不能得到經驗數據的支持。今年4月至10月加息前,中美利差穩定,但6月份央行宣布重啟匯改后,境外資金重新流入,真正的誘因不是利差,而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反之,官方證實“熱錢”部分流向樓市,若無加息,房地產泡沫控制不力,仍將吸引熱錢流入。
未來貨幣政策取向是“控制貨幣”。在這一點上,市場各方達成了共識,但在何種手段更有效的問題上爭論激烈。
“存準率”的支持者認為,控制銀行間流動性和市場流動性,可為未來預留更多的利率杠桿空間,比高市場利率更能有效抵御國際流動性入侵的風險,縮小資產泡沫;“加息”的支持者認為,加息有助信貸資源優化配置。魯政委稱,時下民間資本活力不強,小企業獲得信貸支持少。由于利率維持低位,大國企即便有發債等充裕的融資渠道,仍會大舉貸款,加息可助信貸回流向小企業。
通脹之下,如何保護中國為數最多的小儲戶利益?此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曾提出“以保值儲蓄應對通脹”,近期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亦提及此策略,她建議嚴重通脹時可實行“定額保值儲蓄”政策,但市場經濟狀況下,國家不可能全面實行,而只能對小額存款人實施這一政策。不過魯政委認為,如何界定小額儲蓄存款人是關鍵,怎樣疏導可能由此帶來的通脹預期,亦應考慮周全。
或許央行在此前數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節點,都未曾面臨如此之多的聲音與觀點。但可以相信,決策者如何落子,應是各方利弊權衡后的抉擇。
中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空前,宏調“棋局”何取何舍?是否允許貨幣政策作出可承受的探索?貨幣政策的效力、民眾“錢袋”的感受,最終考驗的是貨幣當局的智慧。
作者:賈靖峰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