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成本大幅上升 潛在消費受到抑制
本報記者 晏琴報道
加息,作為一把雙刃劍,在完成“抗通脹”這一目標的同時,又將不可避免地對實體經濟造成傷害。而在加息幅度上進行考量,或許是應對當前復雜局面的不二選擇。
11月的貨幣政策調控力度空前加大,時隔九天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速度超出了市場預期。但面對洶涌的通脹,調準備金率和信貸控制似乎均是“治標不治本”。不少分析者預測,央行在年底前再度祭出“加息”大棒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根據興業銀行[24.13 0.42%]的最新預測顯示,11月份CPI將繼續上升,達到4.8%左右。該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考慮到CPI的變化等因素,預計12月中國再度加息一次已無懸疑。
至于加息的幅度,以中金公司為代表的分析機構認為,從年底至明年加息兩次,每次25個基點;而瑞士信貸的預測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在“幾周內”加息50個基點;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11月發表研究報告則預計,中國央行本輪加息周期內將再度上調利率75-100個基點。
“無論加息多少,實體經濟都會受到一定的沖擊,只是幅度不同,影響程度也會不同。”中國國際資本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飛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加息勢必會影響公眾的消費欲望,企業的投資也有可能減弱。盡管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比較穩定,但相比于其他領域,實體經濟壓力仍然較大。
“加息將對利率敏感企業造成一定影響,這些企業包括鋼鐵、鐵路、航空及外貿領域。”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理論室主任劉霞輝分析認為。
“加息將使得融資成本增加,負債率高的企業壓力會更大一些。以鋼鐵行業為例,一般來說提高50個基點,影響就會比較大了。”蘭格鋼鐵分析師張琳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現在鋼鐵企業銷售利潤率是2.8%,貸款利率一年期是5.75。倘若加息,鋼企肯定會考慮貸款成本與盈利能力。按照行業來看,25個基點可以承受,但超過50個基點,壓力將陡增。
而對于外貿領域,“加息效應”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可能會被進一步放大。福建省一家外貿企業的負責人表示,按照現在四五千萬元的銀行貸款,即使提高25個基點,也意味著一年就要多支出150余萬元的利息。在原材料、人民幣匯率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加息會令企業雪上加霜。
“加息對出口行業的影響是比較接近的,紡織行業的承受力則更弱一些。”第一紡織網主編汪前進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目前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3%-4%左右,加息之后,中小企業貸款難度會更大,融資成本會上升,包括民間利率也會水漲船高。25個基點的小幅提升對出口企業的影響較小,而50個基點,盈利率較好的企業可以消化,但處于平均水平的大多數企業,在人民幣匯率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下,經營將會更困難,當然低于平均水平的就會有生存問題。
事實上,加息不僅會對生產領域造成影響,對消費領域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分析者指出,加息必然會提高儲蓄相對于消費和借債的吸引力,倘若持續加息或大幅加息,將會抑制潛在的消費,不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
以10月20日的加息對購房者成本影響為例,有分析指出,加息之后,五年期以上貸款的基準利率提高至6.14%。粗略計算,100萬元20年期的商業住房貸款,月供增加116 元,增幅1.6%;若是100萬元的30年期貸款,月供增加約170元,增幅約3%。
地產人士表示,倘若大幅加息,在給樓市降溫之時,也會使購房按揭貸款的還款壓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將限制市場上那些資金實力不強、還款能力有限的購房者的購房需求。
無疑,在穩定物價與減少對實體經濟傷害之間,如何確定加息幅度將考驗央行的調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