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不是“窮人的黃金”
今年上半年,在歐債危機引發的避險需求、農產品價格上漲催生的通脹預期以及流動性充裕導致的貨幣貶值的共同推動下,貴金屬走勢強勁。其中,黃金較年初上漲19%,而白銀更是漲了38%。本周一,現貨白銀觸及25.03美元/盎司的30年新高
從技術上看,白銀已打開上行空間。上周,白銀價格一直沿著20日均線緩慢上漲,并在周五一舉突破了10日均線的壓制,重新站上5日和10日均線的上方。高賽爾金銀分析師指出,白銀MACD的快線開始逐步勾頭,并逐漸向慢線靠攏,量能開始增大;隨機指標KDJ在50區域金叉后,繼續向上發散,后市白銀價格有望繼續上行。
中長期而言,貴金屬價格受到一致看好。“現在發達國家飽受低通脹、低增長、高失業困擾,二次量化寬松已箭在弦上;而本輪農產品的上漲,為未來通脹加劇埋下了伏筆。置于全球貨幣貶值的大背景下,美元指數的漲跌和能否創新低已不再重要。匯率只是貨幣間的比價,不能反映貨幣對商品、資產的交換能力,貨幣貶值過程將為資源價值的重估提供持續的推動力。”華泰聯合證券的分析師指出。
因此,最近有很多投資者青睞白銀,顯得順理成章。有報道稱,一名男子近日到某貴金屬投資公司購入200公斤“一號白銀”,耗資115.6萬元。由于單價低,不少人將白銀視為黃金替代品。高賽爾金銀首席分析師王瑞雷指出,這就像股票的板塊輪動效應,“黃金被炒高了,投資者于是尋找替代產品進行價值再發掘。”香港波浪理論大師許沂光則指出:“歷史上,白銀是期貨的藍燈籠(港股中暗示大升市已結束的名詞),經常是最后見頂的商品。”
但在專家看來,白銀不完全是“窮人的黃金”,較晚入市的投資者尤其需要警惕追高的風險。
有分析師指出,銀價最近上漲是因為投資需求,而非更為根本的來自制造業的需求。通常,白銀的制造業需求會達到近2萬噸,占總需求的40%以上,而目前的實際需求離此尚有6000多噸的差距;黃金的工業需求在總需求中的比重則只占15%-17%。匯豐銀行的分析師JamesSteel認為,雖然工業需求可能會為銀價保持在15美元/盎司左右提供支撐,但它不是將銀價推升到20美元/盎司或者25美元/盎司的原因。
更為關鍵的是,白銀市場由于規模較小、流動性較差,其歷史上的波動性要比黃金市場更大。GFMS主席PhilipKlapwijk不久前就告誡道:“我們可能會在金屬市場中看到一次相當重要的全盤修正,并且白銀的修正幅度可能會超過大部分金屬。”廣發期貨分析師馮亮提醒:“黃金和白銀的聯動效應顯示,黃金漲1%,白銀可能漲3%;黃金跌3%,白銀則可能跌停。”王瑞雷則指出:“市場上白銀的零售商銷售價和回購價差達10%,有的甚至不提供回購業務,使得白銀的流動性大打折扣,買實物銀還不如投資金交所的白銀T+D產品。”
Ag(T+D)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在合約交易日當天交割,也可延期交割,既可做多,也能做空。
不久前,工行還推出了個人賬戶白銀業務,包括賬戶白銀(盎司)兌美元、賬戶白銀(克)兌人民幣兩個交易品種。與賬戶金一樣,賬戶白銀純粹是作為投資之用,不能提取實物,卻也因此省去了存儲成本。賬戶金銀和國際市場的黃金、白銀價格掛鉤,國內的夜晚正好對應著歐美的白天,是貴金屬價格波動最劇烈的時候,也為上班族理財提供了充裕的時間。據了解,工行賬戶白銀的投資門檻為100克和5盎司,接受有效期為24小時至120小時的交易委托。
“從過去30年的數據看,白銀抗通脹的效應并不如黃金明顯,再加上銀價前期漲幅較大,現在匆忙進場并不十分理智。”王瑞雷另外提醒道。
事實上,無論是白銀還是鉑金,在抗跌性上都很難媲美黃金,原因就在于黃金除了商品屬性外,還具備金融屬性。
對于投資貴金屬的普通市民,專家建議,仍應以投資黃金為主,如果想要適度保值,買實物黃金即可。白銀單價便宜、價格波動較大,比較適合資金有限的投資者做中短線投資。價格高昂、體積較小的鉑金,則更適合富裕階層將其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進行長線投資。當然,貴金屬的波動性都是比較強的,尤其是白銀和鉑金,這給波段投資愛好者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