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貨幣前景黯淡 金價不改長期漲勢
2010年11月05日07:30 來源:期貨日報
美聯儲會議聲明在2011年6月底前購買6000億美元公債,每月約購買750億美元的規模,以此提振美國經濟。美聯儲稱將定期評估購債計劃的步伐和規模,并根據經濟復蘇情況,進行必要調整。最初公布決議時,COMEX黃金期貨價格下跌不到1%,隨后跌勢有所擴大。畢竟投資者意識到,量化寬松規模只是處于預期區間低端的部位,市場對此早已消化。而10月中旬以來金價整體處于調整態勢,資金流向高風險資產是一個重要原因。
金恒豐:4日黃金或將寬幅震蕩 國內期金全線回調 市場交投謹慎 負利率時代有利金價長期走勢 中國黃金期貨排名全球第六 寬松年代 金價趨勢依然看好 [微博]熱議實物黃金分析 資金追求高風險資產令金價回調
2010年11月1日,路透財富管理峰會上,多位高級主管指出投資者雖仍對黃金等貴金屬有興趣,但不建議“買入”,且許多公司正在研究對印度、新加坡、香港以及中國等新興市場股市的投資。投資者風險偏好呈逐步撤離避險的低收益資產,開始回歸高風險投資的趨勢。跟蹤全球范圍資產超過13萬億美元的各類基金的專業機構EPFR的統計數據顯示:盡管上周流入中國股市的資金有所縮減,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股市已持續9周呈現資金凈流入,新興歐洲市場持續16周維持資金流入狀態,發達歐洲也維持了5周的資金凈流入,僅美國股市資金流向尚未呈持續趨勢。
2008年金融海嘯后相當長時間,投資者風險偏好大幅降低,黃金等貴金屬備受青睞。不過,最近隨著一些經濟數據證明新興經濟體發展勢頭得到鞏固,提升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以中國為例,10月份制造業PMI為54.7%,連續三個月上升;非制造業PMI為60.5%,連續四個月高于60%,顯示良好的發展勢頭進一步穩固。在國際流動性泛濫的大環境下,美國等發達國家一直未能出現明顯復蘇信號,資金自然流向新興市場。而由于中國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空前的打壓,股市成為資金流入的首選。
除風險偏好變化促使部分資金分流外,黃金ETF減持頭寸也打壓了金價。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黃金ETF持倉量由10月14日的1304.34噸減持至11月2日的1292.19噸,一定程度上造成前期金價的回調。
美元、歐元前景均不容樂觀
新興經濟體的成長掩蓋不了發達國家潛在的危機,雖然美聯儲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但就業市場仍然需要較長時間恢復。美國勞工部將在11月5日公布就業數據,非農就業人數估計增加6萬,可能是5月份以來首次上升。但根據彭博新聞社調查61位經濟學家的預測中值,預期失業率連續第3個月維持在9.6%。接近10%的高失業率正是美聯儲決策者對一年多來的經濟復蘇感到失望的重要原因,也將壓制美元走勢。而在剛剛結束的中期選舉中,共和黨贏得了眾議院控制權,民主黨則保住了參議院控制權,國會兩院分治將對奧巴馬執行新政帶來一定阻礙,增加了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不過,美國國內政治亂局將使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更為重要,不得不更加依賴非常規的定量寬松政策,這樣必將使黃金獲得新的上漲動能。
反觀歐元,希臘、西般牙、愛爾蘭和葡萄牙四國的國家債券信用違約交換合約(CDS)平均價格持續上漲,表明這些國家的財政問題并未根本解決。雖然自2010年9月21日美聯儲釋放進一步寬松貨幣政策信號至今,歐元兌美元升值4.5%,然而這并非歐元轉強造成,而應歸結于美元過于疲弱。此外,三個月期歐元賣權和買權價差已從6月7日的負3.3725個百分點縮小至11月2日的負0.95個百分點。根據經驗,當歐元賣權與買權價差縮小,同時主權債CDS價格上漲,歐元往往將轉弱。
由于美元、歐元等貨幣前景均不容樂觀,黃金仍然是投資者青睞的避險資產。一旦新興國家股市市盈率被推到高位,黃金的投資價值將再次體現。至于金價未來上漲目標,我們認為可以追蹤所謂的泡沫指數,如1929年的道瓊斯工業指數、1989年日經225指數、2000年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及2008年的油價。這些熱潮有三項共同特征,即資產難以定價、令人感覺潛在漲勢無限、大型及小型投資人都有機會成為買家。在未來一年,我們認為美國經濟增長加速或美聯儲轉為升息的跡象難以出現,金價仍將維持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