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今年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6%,漲幅創23個月新高。面對強烈的通脹預期,居民如何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與通脹預期高漲相對應,大宗商品價格屢創新高,以黃金(1353.10,2.50,0.19%)為例,今年以來價格漲幅已超過20%,在全部投資品種中漲幅第一。在全球性通脹背景下,如何通過大宗商品投資抵抗通脹對我們的財富侵蝕,在這一系列的專欄中,我們將為您詳細分析黃金等大宗商品的投資價值。
當我們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主要國家的貨幣購買力均大幅下降,例如美國在1974年和1975年的通脹率就分別達到10.9%和9.1%。但這一階段也恰恰是黃金的第一次大牛市時期,黃金價格從每盎司35美元漲到每盎司850美元(本文黃金價格數據來源:世界黃金協會、BLOOMBERG和 WIND資訊。),漲幅高達24倍,而這卻不僅僅是一種巧合。
黃金作為世界領域中的特殊商品,兼具商品屬性和貨幣屬性。黃金所具備的商品屬性指的是它可以滿足工業、商業等方面的需要;除了商品屬性之外,黃金作為世界上現存的非信用貨幣,與紙幣、存款等貨幣形式不同,由于它是稀缺的貴金屬,其自身就具有非常高的價值,而不像其他貨幣只是價值的代表。因此,投資黃金歷來被當作最佳的資產保值方式和價值儲藏手段。
然而,目前國內投資者投資黃金的途徑卻較為有限,主要包括商業銀行推出的實物黃金、紙黃金或者各類機構代理個人投資者進行黃金投資的形式。上述方式一般都對投資者自身的專業知識有一定要求,需要投資者自行判斷投資時機,且投資者自行投資實物黃金也面臨著流動性不高、成本高等問題。相比之下,以公募基金形式存在的、投資黃金類的理財產品則具備“專家理財、集合投資”的優勢,從而為廣大投資者分享國際黃金收益提供大眾化的投資工具。
銀華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發行“銀華抗通脹主題證券投資基金(LOF)”,該基金作為國內第一只“類大宗商品”投資概念的基金,通過投資黃金ETF 等境外大宗商品基金,可為投資者提供一種低成本地獲取黃金現貨投資收益的投資渠道,從而力爭最大程度地為投資者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抵御通脹風險的投資目標。
一、黃金——
全球范圍內抵御通脹的利器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相關研究顯示,多年來,黃金的價格穩步上升。以黃金計算的各主要國家貨幣的價值,包括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其實際價值均在過去四十年內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在國內,黃金抵御通脹的特性同樣具備強有力的歷史論據支持。我們比較了過去三十年的國際黃金收益率和國內CPI指數,共有12年的CPI指數超過5%,而按照國際慣例,這已經屬于 “高通脹”,在此期間的國際黃金平均收益率為每年12.05%。另外,在過去十年,國內CPI累計漲幅為20.09%,而同期國際黃金累計收益率為 248.39%。也就是說,從歷史經驗來看,國內投資者通過投資國際黃金,可以達到抵御通脹、實現資產保值的效果。
二、黃金——
居民財富長期增值的法寶
長期來看,投資黃金不僅能夠抵御通貨膨脹對居民財富的侵蝕,還能起到積累財富的作用。
在1900年,金價為每盎司20.67美元,而截至2010年9月19日,金價已高達每盎司1281.3美元。我們通過比較黃金與國內上證綜指、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主要市場股票指數的收益率發現,美元標價的黃金在1年以下、1年、3年和5年的投資表現均超越納入比較的股票指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較長的時間區間內(包括3年和5年),黃金具備非常穩定的投資獲益能力。例如美元標價的黃金在過去三年和過去五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別達到24.3%和 23.3%,超越了其他主要市場股票指數的收益,而這也凸顯了黃金作為一種金融投資品的長期投資價值。
時至今日,黃金已經不再僅僅作為首飾等消費品出現,它已經在歲月的淬煉中,悄然完成了從消費品到投資品的華麗轉身。而黃金抵御通貨膨脹風險、資產保值增值的投資特性也已經逐漸為廣大投資者所認可和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