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蕭菡在2007-8-17 10:09:00的發言:廿載泉緣 一生鐘愛
來源:“我與中國金銀幣”有獎征文作品集 作者:陳景林
我與中國金銀幣的結緣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中國金銀幣是我一生的摯愛,他陪伴我從一個少年步入到中年,我人生大部分的寶貴光陰與財富均投入到了金銀幣收藏之中。看到今天錢幣界的高漲熱情和紅火市場,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我與中國金銀幣的結緣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中國金銀幣是我一生的摯愛,他陪伴我從一個少年步入到中年,我人生大部分的寶貴光陰與財富均投入到了金銀幣收藏之中。看到今天錢幣界的高漲熱情和紅火市場,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我過去20多年的收藏經歷中,最初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孤獨的,然而孤獨中又有興奮。因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大約直至1997年前,真正愛好和收藏中國金銀幣的同好們可以說是寥寥可數,而且當時購買金銀幣的渠道不暢通,錢幣知識的研究也非常貧乏,孤獨之處在于不能以幣會友,互相學習與切磋,許多收藏者因此失去很大興趣。興奮的則是屢屢看到國家發行了一枚又一枚精美絕倫而又屢獲殊榮的錢幣,讓我周期性的為之鼓舞,給我的生命注入了積極的元素。
我從小受到家里的愛國主義教育,盡管生長在香港,但對國家的一切事情都十分關心。自幼,我就把我對國家的熱愛與關心融合在收藏之中,而藏品本身的含義和我對藏品的認識,以及收藏歷程又增添了我對國家的熱愛與了解。
我第一次接觸中國金銀幣即是1979年,但是我還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有一位比較富有的親戚買了一套建國30周年金幣,說是作為一種投資,因為當時正面臨黃金投資的熱潮。我有幸看到了他的這套幣,當時的感覺是:莊嚴而高貴。它所表現的宏偉建筑,令人肅然生敬,讓我體會到國家的偉大;而這套幣將近2盎司黃金的分量和價值對一個小孩來說,則如同海市蜃樓般夢幻。至此以后我對金銀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經常會跑到銀行,站在櫥窗前看著它,流連忘返。當時自然還談不上收藏,但從此之后我對中國金銀幣發行的資料和信息便十分留意。
我真正擁有的第一枚紀年幣是在80年代初我父親送我的一枚奧林匹克冬季奧運會8克男子滑降金幣。我還清楚記得這枚幣當時售價2700多元,父親感受到我對中國金銀幣的強烈愛好,又希望給我灌輸更多的愛國情結,所以花費我當時認為是巨資的一筆錢買了這枚金幣給我。受到金幣時的那種激動心情,是我在以后很多年都沒有感受過的。這枚金幣對我的啟發非常大,由于手中有了實物,我從此更加愛上了金銀幣。之后我自己陸續買了一些銀幣,由于當時香港的金銀幣往往是經美國返銷的,所以價格都非常之高。動輒四五百塊港幣,但我還是以最大的程度去節約,省下零用錢去購買。現在每當看到早期的一些銀幣,我馬上會聯想到自己少年時代節儉生活和收集的精神,以及它們帶給我的很多美好的回憶。
念小學、中學時我的收藏進展不大,畢竟金銀幣對當時的我來說過于昂貴,我只好注意收集金銀幣的資料,心里則默默想著,早晚有一天,我會把他們全買回家的!現在我終于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這個愿望,而這個兒時的愿望足足花費了我二十年的光景。
我的第二個收藏“大躍進”是在加拿大和美國念書的年代。當時家庭的生活條件也比較好,父母擔心我在海外生活人生地不熟,每次總給我寄比較寬裕的零用錢,盡管如此我還是去快餐店打工賺錢,我把這些資金節約下來,大部分拿去買金銀幣,少部分用來購買了郵票,主要是文革時期的郵票。這些郵票后來成為投資回報很高的投資品,幫助我購買更多的金銀幣。我當時僅限于購買銀幣,相當于我的節余,金幣依舊有些遙遠。我剛到加拿大時,西藏銀幣、新疆銀幣還有早期幾個熊貓銀幣都是幾百港幣,我看到它們造工如此精美,價格又相對便宜,就都買回來了。當然,這些幣到現在已經升值很多倍了。我當時在海外買幣要比香港方便,因為當時最大的經銷商就是在美國,我通過郵購向美國和加拿大的數位錢幣商,以及美國熊貓公司訂購金銀幣。
這段時期,即從念本科到碩士的學習期間,我對銀幣的收集有了一些規模,像早期的歷史人物、珍稀動物、熊貓等我都收藏的比較齊全了。為了加強對藏品的研究,我去圖書館找了許多資料閱讀,但是當時畢竟缺乏同好可以互相溝通,也沒有雜志、媒體可以做更深入的研究,所以當時的集藏其實主要是買幣和了解一下錢幣背后的故事而已。開始的時候,我對金銀幣的基本知識一無所知,買銀幣總是挑一些光亮嶄新毫無氧化的銀幣,后來受到一些錢幣商的嘲笑,說我是新入行,只知道要光亮如新的,其實有時候只是幣商洗一下敷衍我而已。后來才知道,銀幣氧化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只要品相好,有沒有氧化并沒有太大問題。
1992年以后,我對金銀幣的愛好更加強烈,精神更加振奮了,因為當年發行了“古代發明”這一系列的金銀紀念幣,這套幣當時受到了美國廣泛的宣傳,國際教科文組織也在宣傳這套幣,很多媒體都能看到相關報道。這套幣很有意思,它如同一本鑄刻在金屬上的百科全書,以貴金屬為體記錄了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作為一個非常限量發行的金銀幣,更加激發了我的收藏興趣。我當時已經步入社會工作,有了經濟能力,允許我去收藏和購買更貴重的金銀幣,于是就此擁有了第一套自己購買的金幣了。
從此我也開始通過美國的熊貓公司、德國的MDM公司及其他一些國外的錢幣商購配了很多我喜歡但以前我無力購買的金銀幣。當時中國金銀幣大部分由美國承銷,因少有炒作金銀幣二級市場的價格也相對較低,而美國的通訊業又比較發達,即使是德國承銷的品種,也很容易就可以買到。此外,在此過程中,我發現美國的錢幣商錢幣知識都很豐富,也很樂意與個人溝通,總是會無私地教給我一些錢幣知識和歷史背景。我和美國一位著名最早經營中國幣的錢幣商,一直到今天都還有聯系,大家現在已經成為好朋友了。這個錢幣商對我影響很大,他對我后期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國金銀幣起到了引導作用。回憶起那幾年,我在美國的收藏成果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下的產物!
比較遺憾的是,直到90年代初,我都沒有一本權威的中國錢幣圖錄,當時在美國沒有發現中國金銀幣的圖錄。后來有一次回香港度假,終于看到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圖錄,這是第一本系統介紹中國金銀幣、紙幣和流通幣的圖書。我看到了這本彩色的圖錄之后,突然有一個想法,是不是應該把所有的幣都買全呢?之前的想法只是買齊我認為具有中國文化的精美品種,其他則不考慮之列,畢竟開銷也很大,而且我當時還在集郵。我根據美國錢幣商公布的價目表大致計算了一下所需要的資金,定下目標,要把中國已經發行的所有金銀幣全部集全,并開始籌資。
除了自己早期的打工,做生意賺到的錢以外,我開始清理除了金銀幣以外一些比較次要的收藏品,如早期的部分中國郵票,有價值的國畫、瓷器等,我都通過拍賣行把他們拍出去了;一些收藏的書和光碟,只要是我決定以后都不會再閱讀和使用的東西都賣了,還有一些人民幣的紙鈔、外國的錢幣,甚至一些小人書,我都進行了“大甩賣”,雖然也許只有幾百塊,我也會把這幾百塊去聚集成幾千塊,來買金銀幣。
很幸運的是,我的家人和朋友對我的這個夢想都給予了充分的支持和幫助,他們對金銀幣的理解也與我達成了共識:因幣本身是貴重金屬,這是一種具有國際公認價值的收藏品,而不像其它,可以隨著買賣之間的興趣而使價值發生變化,金銀本身就是財富,而且保存比較方便,因而對我藏品優化集中的做法也給予了認同。但這依然是個艱難的夢想,收藏并不僅僅是有資金就可以完成的。我在那一期間購買到不少珍品,這與我當時在美國的地利、人和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機緣很重要。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1993年毛澤東誕辰5盎司紀念金幣,只有十幾枚分配到北美洲,最大的錢幣商也只能拿到幾枚,因為我當時已經跟錢幣商建立了長久友好的關系,所以他們把證書第2號的幣賣給了我。還有當時的美國熊貓公司是中國古代發明的紀念幣的總代理,這套幣除了一公斤金幣以外,最珍貴的一套是一組鉑金幣,共5枚,僅發行了100套,我也因與他們的長期往來得以拿下來。
第三階段是我在美國工作結束后回到香港。當時正值1996年-1997年我國錢幣市場高峰期,國內金銀幣的投資者越來越多,我在這段時間交到了第一個國內的錢幣愛好者朋友,他也是很早就開始接觸金銀幣,雖然從事錢幣生意,但本身對錢幣有很深的愛好和研究,非常難得。此后我隨他了解到一些國內市場的情況。這樣,除了在世界各地購買金銀紀念幣,我也開始在臺灣、香港和上海、深圳買幣。這段時間我除了進一步豐富了收藏,也第一次遇到了國內炒作的高潮。我當時也經不起考驗,非理性的以15萬一枚之高的價格購買了香港回歸5盎司(一組)的金幣,這枚幣的價格在投資熱潮過后開始下跌,到今天也就值8萬左右,可以說花了很多冤枉錢。那時侯更多的接觸到一些國內的愛好者、幣商、評論家,大家成為朋友,互相交流,在1996-1997年炒作高峰之后,大家不斷探討,對一些幣的真實價值有了深入的了解,通過溝通,我開始接觸到很多關于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的文獻,如當時的《上海造幣報》有一個錢幣版塊,介紹一些金銀幣的知識;還有《中國錢幣》偶爾也會有金銀幣的文章,此外還有一份上海的《錢幣研究》雜志。我通過這些渠道,對金銀幣的發行和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在國內也買到一些相關的圖錄、文案和參考書用來學習和研究。
關于1997年的回憶,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當時上海有一個集中了很多錢幣店的地方,叫“不夜城商場”,這個商場比較高檔,店的裝潢也較能襯托出金銀幣的高貴,給客戶提供了一個舒適高雅的購買環境。當時還能遇上一些素質高而又幣藏豐富的商人,我看到這個以后,非常振奮,覺得中國金銀幣很有希望,市場前途一片光明,所以我當時以高價買了很多被爆炒的品種,結果高峰期過后,連“不夜城”內的許多店都消失了,然后迎接來的是所有錢幣價格的爆跌。這對我來說,心理上固然多少有一些打擊,但我收藏的興趣仍在,看到有些幣的價格已經跌到了實際價值,我又買進了很多品種,利用此次市場低潮,我把所有2盎司及以下的金幣,所有規格的銀幣基本上都集全了。隨著藏品的大大豐實,喜悅之情又不斷回升。
最后剩下來的困難就是大規模金幣的收藏,大金幣收藏有困難第一是因為發行量太小,第二當然是收藏成本較高。基于這兩點我一直都沒有大量買進大金幣,1999年金價一直往下走,曾跌至250美元/盎司,隨著對黃金價值的悲觀情緒,很多錢幣商都覺得大金幣是很難銷售的,當時大金幣沒有什么人可以承受它的價格,而且很難變現,于是紛紛開始拋售。那段時間很多品種價格都相當低,以兩萬塊就可以買到今天值五六萬的大金幣了,當時的價格可以說是跌無可跌欠缺理性的。我當時把握好了機會,大舉買進。有時候聽到什么地方有大金幣的價格比較合理,第二天下班后我就會乘飛機去買,我成了穿梭于臺灣、上海、深圳等地之間的“空中錢幣飛人”。能成功的收集到大部分的大金幣,總結起來有三點,第一自然是資金,第二當然是機遇。我有一次去新加坡參加錢幣展覽,看到一枚92年紀念第一輪生肖發行完成的1公斤金幣,自己當時不太拿得定主意,因而沒有出手,但回到香港以后,好幾天日思夜想它,最后還是按奈不住打電話找到這個老板把它定了下來,然后乖乖的在數天內再坐5小時的飛機到新加坡。若當時沒及時“先發制人”恐怕早已有人“橫刀奪愛”了。第三則是要有由衷的興趣和膽識,我敢買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愛好它、看好它,我覺得它們是“現代文物”,這樣才生出低潮時大量購進的膽識,沒有錯過這一難得的時機。
后來除了買大金幣以外,我還買了一些新發行的金銀幣。我收藏至今,1500多枚已經發行的幣中真正欠的幣也就幾十枚,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全靠一個真誠愛好者的信念,不管它是漲還是跌,我都愛它如一,不管市場是怎么演變,我都會去買,且不會把他們拋售或者甩賣。此外,由于興趣的引導,我到世界上很多的錢幣展區參觀和收購,這也給我帶來了好多得機會,形成了今天這樣比較齊全的一個規模。
2001年以后,金銀幣迎來了新的高潮。當時的收藏愛好者也多了,我可以交流的渠道也比較多,《中國金幣》雜志,許多集藏報紙和網站也給我提供了很好的互通有無和增長知識的機會。每年的錢幣博覽會,我也有幸受到越來越多同好們的咨詢并且成為朋友。現在有一批新的集藏群體在形成,有的花上數百萬甚至把自己房子賣掉去買金銀幣。現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個百花初放的態勢,這是一份以前沒有的欣喜,是在欣賞藏品以外新的樂趣,我深切的體會到與同好們相互交流、互相鼓勵與觀摩的重要。所以收藏到這個階段,很多時候也希望能夠給錢幣界貢獻一些綿薄之力。我的收藏里程早從79年到95年是比較孤獨的時期,也缺乏研究,96年到2003年我開始結交許多的金銀幣收藏的同好,也把中國金銀幣配的比較齊全,從2004年以后到現在,便開始更多的考慮做一些錢幣方面的研究,并把我收藏中的掌故記錄下來供大家一起分享。
中國金銀幣發展到今天有越來越壯大的集藏隊伍,我非常欣喜。中國金幣總公司開展的“陽光工程”、成立直銷中心等舉措,使得普通的收藏者可以以發行價買到新發行的幣,這對培養收藏群體是一件重要而有意義的措施,作為一名經歷過孤獨的收藏者,我仍感欣慰。我希望金銀幣及整個行業會在社會上影響更大,更強,有更多的愛好者來收藏和研究,使得我們在金銀幣這個相對空白的領域能夠有所建樹并蔚然成風,使金銀幣本身的內涵價值,能更好的體現出來。我希望中國金銀幣不光是我們中國人收藏,也要走向國際,除了“熊貓” 和“生肖”的金銀幣以外,能把更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幣介紹到世界各地去,通過他們所表達的民族元素,弘揚祖國文化。此外,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見到更準確、系統的金銀幣專著出版,供人研究和探討,從而得到更多的樂趣,我本人也將在這方面作出最大的努力。 有幸跟陳先生見過幾面, 對他地學識, 為人, 處事, 欽佩8已! 他系偶地大哥, 偶像, 目標, 從此會有更多地金銀比守望者和陳先生站在一起.................偶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