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民通寶銅錢,清康熙十三至十五年 1674—1676年 ,靖南王耿精忠叛據閩中時鑄于福州。今所見裕民通寶,計有小平、一分、一錢等數種。一錢者折十型有兩種,一種面文對讀,背橫署“壹錢”。還有一種就是本文所要說的浙一錢。
折十型浙一錢面文對讀,背穿右署“浙”、左署“一錢”,“浙”指浙江,“一錢”指可與銀作價、即權銀一錢,直徑36 38毫米,穿寬6毫米,重17.4 19.4克,黃銅質或青銅質!墩憬X幣》一書收錄有裕民通寶錢,作者認為“裕民通寶從開鑄到耿精忠出降,時間僅兩年左右,加上清軍大量銷毀,所以流傳至今不多,特別是背‘浙·一錢’錢更難得見到;1989年和1994年在慈溪和嵊縣曾先后出土一枚和兩枚,寧波近年亦出土一枚。背‘浙·一錢’錢顯然是耿精忠為進軍浙江所鑄,曾通行于浙江。至于此錢鑄地,尚有兩種觀點:一說福州,一說浙江。后一說的依據,主要是耿精忠進軍浙江有兩年左右的時間,有鑄錢可能”!陡=ㄘ泿攀仿浴芬粫嗍珍浻性C裢▽氬X,作者認為“尚有當十背浙權銀一錢,徑37毫米,重17.8克,當為攻浙所鑄……”
筆者認為裕民通寶背浙一錢應是鑄于浙之溫州。據浙江黃巖泉友王雪明先生2001年7月2日來函云:“此錢前些年在本地亦能見到一些,近10年間經本人手亦不下10枚矣。據溫嶺 黃巖南邊交界縣 一位在農村走街串戶收購錢幣的販子講,其見到也有20 30枚。我曾在其手中購進3—4枚。其大多在黃巖、溫嶺一帶收到,但過臨海 黃巖之北邊交界縣 此錢即少發現。”《光緒黃巖志》載:“康熙十三年二月,靖南王耿精忠反于閩,遣左軍提督曾養性攻溫臺,八月二日,由樂清逼黃巖,屯兵于南門外羽山。翌日,黃巖總兵阿爾泰率鎮兵城守兵與象山、新昌二營援兵約五千人出戰于南門外一帶,大敗,死一千五百余人!窍葜,人民流亡,市井邱墟,所有民居,俱為賊占住,富者勒其供應,貧者逼其力役。曾養性屯兵羽山,設大紅哆羅帳房十余座,稱為大營盤,中前后護衛甚嚴。每日率群寇在東門外臥虎山腳操練,并演習陣圖。新降士民,俱勒令割辮蓄發,裹以網巾。使用銅錢從閩搬運,文曰‘裕民通寶’。土嶼一鄉民不肯行用,即斬于市”。
由此觀之,耿精忠派遣曾養性率兵攻打浙江,所行使銅錢一部分系“從閩搬運,文曰‘裕民通寶’!绷硪徊糠窒翟B性盤踞溫州郡時,“恐糧餉不繼,將民家銅器盡行追比,即開偽局鑄錢,名曰‘裕民通寶’!痹C裢▽氄阋诲X之鑄地實乃浙之溫州,而非閩之福州。因起兵倉促,鼓鑄無多,且僅兩年即告敗北,迨康熙十五年九月,耿精忠勢窮出降,裕民通寶則視作竊據僭號偽鑄,屬于禁止行使及銷毀之列,故背浙一錢者迄今尤為少見。康熙二十年平云南,至此三藩之亂徹底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