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上最大救市行動對中國的兩點啟示! |
發布日期:2008-9-11 14:21:07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中評社北京9月10日電/美國政府前天宣布接管兩大住房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以避免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的金融危機爆發。這一史無前例的舉措是防止這兩家機構倒閉的"應急必需之舉",因為倒閉風險是正經歷住房和信貸市場危機的美國經濟所"不能接受的"。 廣州日報刊登署名李龍的文章稱,這可能最終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紓困行動之一。美國政府表示,已同意對這兩家公司分別注資最多1000億美元,以確保它們能夠償還其債務。而對于這次接管,盡管美國政府沒有使用"國有化"這個字眼,但也相當于事實上的政府控制。 房利美和房地美作為美國抵押貸款的主要金融機構,其業務量占全美12萬多億美元的一半左右,而且"兩房"用于集資所發行的債券舉足輕重,全球各國央行都大量持有"兩房"發行的債券。如此,美國不可能對"兩房"處境置之不理,這既關系到美國本身的經濟戰略和金融安全,更是關聯到世界金融體系安危的大事。 文章指出,從市場化角度來說,美國大手筆"救市"可以視為對市場的行政干預,這對一向奉市場為圭臬的美國人來說,不亞于一次思想地震。但事實上,從來不存在完全獨立的市場,否則也就不會有"看得見的手"之說。更何況"兩房"自成立之初,就帶上了濃重的"國企"身份,它可以免交聯邦和地方政府的各類稅收,可以發行信用等級和美國國債差不多的債券,可以享受來自美國財政部分別為22.5億美元的信貸支持。 因而,與其說美國"救市"是一種干預市場的行為的話,倒不如說它是對市場經濟活動的糾錯。在經濟體制創新過程中,市場暴露出金融安全方面的問題,然后美國政府又用自身的行動去糾錯,去解決出現的問題。 以"兩房"來說,問題的根源就在于信用的中斷。本來"兩房"是直接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其作用類似于銀行,然而在房價不斷高升、市場景氣之際,"兩房"干脆直接發行債券來融資。這樣就等于變身成了中介。當高房價的泡沫被擠破之后,信用鏈條出現了斷裂,購房者放棄還貸,"兩房"市值大幅縮水。又由于"兩房"在美國住房市場牽一發而動全身,最終導致這兩個"大到不能倒"的"準國企"面臨著破產境地,要靠美國政府出手相救。 文章表示,市場在不斷創新,但政府一旦疏于監管,追逐無限利潤的市場必將出現泡沫。而由于市場的全球化進程,為"兩房"買單的就不只是美國的納稅人,還包括全球的投資者。對我們來說,美國接管"兩房"或許還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首先,要弄清楚美國的"救市"與我們房地產市場上目前所流行的"救市"說有著本質的區別,而不能隨意混淆,甚至受此左右;其次,更應從中吸取教訓。雖然說我們的市場和國情不會出現類似"兩房"的情況,但市場過程中金融安全、信用評估的風險都是同樣存在的。如何盡量避免這種風險,當未雨綢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