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短期走勢可能由于再次出臺利好政策而出現好轉,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減緩當前市場所面臨的內憂外患的沉重包袱,此外,政策的利好作用也可能因為反復出現而呈現遞減作用。因此,對于市場反彈預期不宜過高,投資者仍應控制持倉比例。
受隔夜美股暴挫影響,滬深兩市昨日再現調整走勢,市場疲態盡顯。但昨晚央行公布的“雙降”消息無疑對于疲弱的A股市場將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彰顯了政策對當前嚴峻經濟形勢的高度重視,著力提振市場信心的意圖十分明顯。
我們認為,降息對市場的實質意義表現在兩大方面:首先,央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連續下調準備金率和利息,繼續向市場發出貨幣政策松動的信號,直接或間接地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其次,降息將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利潤率,尤其對于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業來說利好程度將最為明顯。
因此,利好消息的出臺將促使短期市場作出積極反應,短線反彈可期。但我們對于后市的走勢也不宜過于樂觀,盡管政策做多信號明顯,但從近期市場的表現來看,不管是央企增持還是融資融券的推出,都難以形成明確的規模化新多力量,市場依然面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政策可能催生市場的階段性機會,但下跌趨勢難以因此而出現根本性扭轉。
首先,外圍市場沖擊A股市場遠未結束。美國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并沒有緩解當前的金融危機,全球資本市場的大幅波動預示著對未來經濟下滑的擔憂,外圍股市的波動將對A股市場形成直接沖擊。
其次,全球經濟的下滑將影響到出口依存度很高的中國經濟,中國宏觀經濟增速在下半年將進一步減緩。受整體經濟形勢影響,上市公司三季報、年報的整體業績堪憂。從昨天開始,三季報披露序幕已經拉開,市場的非系統風險也隨著加大。
第三,大小非問題仍是制約市場的主要因素。在弱勢環境中,股東減持動力將更為強烈,市場的反彈可能迎來大小非更為猛烈的減持潮。即使10月份解禁股在剔除中石化之后新增解凍壓力有限,但前期積累的大量已流通股份仍是市場較大的威脅。
在市場表現方面,多重利好構筑了1800點的階段性政策底,而市場上漲的基礎并不牢靠,熱點的演繹帶有明顯的政策導向特征,政策基本上取代了基本面成為個股上漲的理由。在9月19日以來的這一波反彈行情中,市場脈絡主要沿著藍籌股展開,題材或消息的刺激是產生短期市場熱點的外在動力,從增持概念的銀行、能源等央企開始,到融資融券的券商概念股,再到地產股以及農業、醫藥、新能源等個股,不斷成為市場炒作的主角。
但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就是在新熱點崛起的同時,強勢板塊也在迅速隕落,熱點的此起彼伏中隱示著市場參與資金的短缺局面,說明增量資金入市規模十分有限,而缺乏資金參與的反彈空間將是十分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