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明編著
一、人民幣誕生的歷史背景
1946年12月30日,中共晉察冀中央局致電中央,建議中央:“召開華北經濟工作會議”,以研究華北各解放區“統一對付國民黨”和解決“貨幣不統一”等問題。中共中央接受了這個建議,并于1947年1月3日,向滕代遠、薄一波等同志發出“關于召開華北財政經濟會議的指示”。指示說:“會議的議程,應為交換各區財經工作經驗,討論各區貨物交流及貨幣、稅收、資源互相幫助、對國民黨進行統一的財經斗爭等項,并可由各區派人成立永久的華北財經情報和指導機關。”此會于3月中下旬左右在河北邯鄲召開。參加會議的有:晉察冀邊區代表團及其團長南漢宸,晉冀魯豫邊區代表團及其團長楊立三,華東代表團及其團長薛暮橋。會議開始后,又有陜甘寧邊區的白如冰、晉綏邊區的陳希云及中原區的劉子厚等同志來參加會議。其中還協議“統一貨幣發行”等問題。會議決定,議決事項等董必武同志到邯鄲審議后,再報中央。
1947年4月16日,華北財經會議期間,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成立華北財經辦事處及任命董必武為主任的決定》表示:“為了爭取長期戰爭的勝利,中央決定,在太行成立華北財經辦事處,統一華北各解放區財經政策,調劑各區財經關系和收支,并決定以董必武為辦事處主任,由華東、五臺(即指晉察冀邊區)、太行(即指晉冀魯豫邊區)、晉綏各派一得力代表為副主任,并經常參加辦事處工作。”5月下旬,董必武同志到達邯鄲,在聽取匯報后,對會議打算于1947年底前“統一貨幣發行”一事認為有點操之過急,他說:“財政上有統一的必要,特別是在支持全國范圍內的大規模的長期戰爭,更有統一的必要。…但具體把財經事項統一起來,有許多基本問題,主客觀條件都未成熟。
主觀上各區的、甚至各區內各部門和各單位的本位主義和山頭主義尚待克服。客觀上許多必需的物質基礎,如機關人事及其它許多東西都毫無準備,財政統一不可能很快就實現。統一貨幣發行是財政統一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與各區收入、支出、銀行、貿易、市場有密切關系,單獨抽出發行票幣問題來,是不能得到解決的。”最后,大家又協議各區票子仍實行“相互支持,互不流通,及按自然比價兌換的原則,以便相互間的物資交換”的政策。
雖然董必武同志對創建全國統一的銀行和發行統一的貨幣是慎重的,但態度卻是非常積極的。1947年9月,董必武同志在晉察冀邊區財經會議上說:“成立中央銀行,發行一種通行各區的鈔票,這莊事雖然不能立即辦到,但大勢所趨,也不容我們延不進行。”他做了以下工作:
(一)1947年8月1日,董必武同志擬定了《華北財經辦事處組織規程》,并上報中央批示;8月16日,即獲中央批準。其中第五條是:“籌建中央財政及銀行”。
(二)1947年中秋節前一天,董必武同志到晉察冀邊區印刷局了解該局的造紙、印刷設備、票版設計、制版技術、生產能力及生產等情況。
(三)1947年9月14日,中共華東中央局工委書記張鼎承、鄧子恢同志致電華北財辦,建議立即成立聯合銀行或解放銀行,以適應戰爭,愈快愈好。董必武接此電后,立即派華北財辦副主任南漢宸赴渤海找張、鄧商建銀行具體辦法。而晉察冀邊區銀行副經理何松亭同志建議名稱為:“中國人民銀行”。
(四)1947年10月2日,董必武同志經劉少奇同志同意,致電中央,建議成立全解放區銀行。銀行名稱擬定為中國人民銀行,是否可以,請考慮示遵。關于銀行名稱希望早定,印鈔時要用。
1947年10月8日,中央回電,提出幾個情況問題,認為目前建立統一的銀行是否過早一點(進行準備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銀行名稱可以用中國人民銀行)。華北財辦根據中央成立全國統一銀行為時過早,但可進行準備的電示,很快成立了以南漢宸同志為主任的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隨后將晉察冀邊區銀行副經理何松亭同志(被董必武同志稱為懂銀行業務的人)和發行科長石雷同志調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來工作。1947年年底,又從晉察冀邊區銀行調來武子文、秦炎、孫及民、王厚溥四位同志。1948年2月,從北海銀行調來趙善普同志。前后八位同志,負責辦理籌備人民銀行的具體事宜。
1947年12月,董必武同志在《關于華北財經辦事處工作向中央的報告》指出“為什么要買鈔票紙和定統一銀行的名稱呢?原因是這樣的:在土地會議中各區代表談到解放區財政問題時,都異口同聲說,統一發行票幣好。邯鄲因山東戰局轉變,陳(毅)粟(裕)大軍轉入冀魯豫,北海幣在冀魯豫市場起了擾亂作用。華東工委張鄧(指張鼎丞、鄧子恢同志)因渤海財政困難,提議財政趕快統一,立即發行統幣。我和華北財辦的幾個同志想,財政統一終究是必然要實現的。問題是實現的時間要選擇得適當。當時考慮發行票幣從物質條件方面來看,我解放區最困難的是鈔票紙。聽東北來的同志說,東北已和遠方開始通商,下一次買賣契約就要定。我們想紙總是要的,所以打電報給東北。請代買鈔票紙一萬令。當時又估計到關內印刷機關和彩色油墨的困難,在電報中問明那里能否代印。東北不久就回電說,紙可以代買,也可以代印。要印鈔票,必須要印出發行銀行的名字和票面額。票面額我們可以自定(注:此即1947年12月30日董必武致電中共中央東北局,并委托其代印一萬令紙五百元和一千元兩種面值人民幣的緣由),銀行的名字則報請工委和中央核定。這是十月初所以電請中央核定銀行名稱的情形。東北買的紙要明年一月才能到達,印成票幣還要五個月的時間,哈市印好后何時能運過來?簡直無法判斷。…。統一發行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對于軍隊轉移地區的便利,以及最高領導機關容易控制發行額,和財政統一道路的開拓等等,都是有絕大積極意義的。所以華辦仍在這里努力籌備統一發行諸工作。如發行統幣,就要買鈔票紙,要印刷費,要運輸費。這要相當可觀的一筆錢才能夠開銷。前在東北買紙和印刷就要15000兩黃金,合現時西北農幣300億以上。所以我向各區要了一筆基金,希望各區在其預算中抽出1%來給華辦,華辦就可做不少的工作。晉察冀已答應了糧食3萬大石,渤海答應了鹽1000萬市斤,也合糧食3萬大石,邯鄲答應了2000萬市斤糧食,合6萬大石多一點,西北也答應了,算起來各區都在其預算1%以下抽了一筆款子給華辦,這筆款子不能解決任何軍費民用的急需,但在華辦本身便有了一種資本為籌備統一工作做很多的事。在這里我還想到另外一個問題。統一發行即令實現,那種統幣雖然我們在開始要給以實物保證,還不可能即成為永久的通用貨幣,那還是一種戰時過渡的貨幣。因為我們處在戰時,發行必然是帶適應戰爭需要的性質。本位值不能定,票面額太大,均與永久通用貨幣不適。這說明我們將來要發行的統幣,在貨幣史上還是一個閏位,還要準備下一次的幣制改革。”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7-11-22 13:21:52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