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隨著收藏市場的火暴,收藏"錯版幣"被炒的沸沸揚揚.盡管央行負責人通過網上和有關媒體鄭重公開辟謠:"中國不存在錯版幣,所謂的錯版幣都是假的,人為造的,沒有收藏價值."但是人們對"錯版幣"收藏和興趣更加濃厚.
作為一個錢幣收藏者,特別對“錯版人民幣”關注了十幾年,到底有沒有真正的“錯版幣”呢?帶著多少人的疑惑,親自拜訪了幾位真正擁有“錯版幣”的收藏者,有幸鑒賞了幾枚“錯版幣”。也見識了不少五花八門的人為造的假“錯版人民幣”。
客觀的實事求是的說:“錯版人民幣”的確是存在的。從古到今和國外也都免不了有"錯版幣"的存在,我國錢幣鑒定家葉輝委員所說,他所經手見過的“錯版幣”大多數都是假的,真的很少。
我所見過的真正“錯版幣”有漏印的,折白的,折角的,位移的,印偏的,錯位的,水印到的,水印偏離的,“錯版幣”的出現的概率90版的人民幣相對多點。按人民銀行負責人的解釋稱為“殘次幣”。
“錯版幣”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何博士介紹,錯幣可以收藏, 但能不能買賣法律上無名文規定。錯幣禁止流通,一般有國家銀行收回,但回收的幾率只有千分之一,大多數被民間一些收藏愛好者收藏,往往一張幾元,幾十元,上百元的錯幣能“賣”出天價。佛山市博物館文物專家朱培建教授認為,錯幣第一個收藏價值是:錯在百萬分之一與千萬分之一的幾率上,因此錯幣與正常幣“身份”不同,價值也不同;錯幣第二收藏價值是:錯幣經鑒定真偽后,有了類同文物的“身份”,自然而然成了收藏者追捧的“寵兒”。
據2004年11月9日大洋網,刊登一消息,佛山姓吳的先生收藏了一張1980版5元的“錯版幣”,以20余萬元賣給了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收藏愛好者。1993年,上海發現一張面額50元的“錯版幣”,水印倒了,被一位收藏者以58萬元收走。另據博客論談網友2005年1月7日報道了一張100元的“錯版幣”現估價到464萬元。1994年3月24日報刊文摘,報道了《百元錯票面市成懸案》,其中提到1993年10月,沈陽發現一張套色錯誤的面值2元的錯票,當時已估收藏價18萬元人民幣。特別報道了100元水印倒置的“錯版幣”是真幣,號碼沒錯,色差沒錯,并且是上海印鈔廠出的。據該廠的負責人介紹:人民幣印錯是常有的事,但決不會流出廠一步。因為一張錢幣出廠必須經過7道關卡嚴格檢驗,檢驗出的錯幣全部封存。由安全部,公安部,國家銀行造幣廠有關人員到場,取出錯幣,清點號碼,統一銷毀。整個過程全部錄制,錄象密封存檔。100元錯幣出廠只有兩種可能,要么會飛,要么天降魔法。7道關卡檢驗員同一時間打了個盹。
上海電視臺當晚以首次發現百元錯票連續報道了三天,相繼有人出18萬,25萬,55萬人民幣換高老板手中的這張百元錯票,高老板迷茫了,把這張百元錯票存放在保險公司。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物以稀為貴,要不然社會上也就不會有假錯版。椐南方信息時報2002年1月23日獨家報道,“錯版”人民幣個中奧秘。揭露一些不法分子為牟利賺錢,在真幣上挖補,粘貼,激光打號,造假錯版幣。改一張100元錯幣能掙3000元不等。造假的技術非常高明,在真幣上,把數字,文字及水印都可改成倒置。使一些不明真相的收藏者,花高價錢購買假"錯版幣",給收藏者帶來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也破壞了人民幣的形象.
真正“錯版幣”的確很少能見到,要多的話,就不值錢了,國家的金融不就亂套了嗎?要說“錯版幣”有沒有收藏價值?肯定的說:"有"。90版人民幣正在退出流通,到那時就可以公開拍賣了!如果說“錯版幣”沒有收藏價值,那是違心的。對“錯版幣”沒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以及辨別真假的能力,千萬不要收藏,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