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9月上旬的第十八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為了對市場上人民幣紙幣品相劃分有一個較客觀的標準,根據人民幣紙幣票面污染、堅挺、票角磨圓、折痕和斷裂以及缺損程度等情況,參照國內紙幣收藏專家的觀點,并借鑒國際上的劃分標準,把人民幣紙幣的品相劃分為九等,并根據國內集幣者的習慣稱為“品”。現分述如下: 挺版:幣面清潔堅挺,未流通。 十品:未流通,但因為時間久遠或保存不當,表面有極輕度的褪色,沒有受過水漬而使表面失去光澤;也可包括有極輕度折痕。 九品:有較明顯的折痕,票角有最輕度的磨圓,票面無污染,仍能保持原票的光澤。 八品:多次觸模流通,有幾條明顯折痕,票面有少量污染和色斑,但仍堅挺不垂軟,邊緣無撕裂痕,票角有輕度磨圓。 七品:多次觸摸流通,票面已污染,并垂軟,邊緣有小裂口,但未延伸到票面圖案。 六品:長期流通票角已磨圓,邊緣裂口延伸到圖案,但沒有缺損;票面臟或褪色,但票面圖案細節仍可辨認;幣垂軟,有中心孔。 五品:嚴重磨損,票面臟,褪色,邊緣撕裂并有缺損,票角磨圓,但無大塊缺損。 四品:票面臟,褪色,圖案模糊,有缺損或大片斷裂。 三品:紙幣斷裂,有大片缺損或空洞,票面模糊不清,一般無收藏價值。 紙幣在流通過程中經過自然磨損、污染,以上標準都是同步發生的,但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非正常磨損情況。如:全新紙幣上人為的撕裂;票面圖案清晰不垂軟,但有蟲蛀孔,即所謂的“硬傷”。對于這兩種情況仍可按自然磨損標準進行劃分,但根據撕裂程度、蟲蛀孔多少等降低一兩個品級。 第三套人民幣退出流通領域時間不長,全品(未流通、沒有任何缺陷)應該不難找,建議收藏一定要找全品,為了保證是未流通的全品,最好收藏兩張以上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