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7月上旬的第十四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upload=jpg,此圖配軼事之二.jpg]UploadFile/2008-7/20087394633849.jpg[/upload]
1949年,新中國誕生使用的是現在稱之為“第一套人民幣”的鈔券,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質量較差,幾乎沒有防偽技術措施,許多品種都是石印機印刷的。五十年代初,與當時的蘇聯關系不錯,請他們代為制版印制部分“第二套人民幣”。這“第二套人民幣”相對“第一套人民幣”來講確實提高了很多,全部采用凹印技術和水印鈔券用紙,其中的10元券還特地使用了國徽固定水印,這個國徽固定水印效果,現在來看也是相當不錯,蠻有技術含量的,其中的麥穗、天安門、五星都很小,很難用水印技術顯示出來,但是竟然效果很好,說實話,現在要仿制這枚國徽固定水印,不一定敢說肯定超過它的技術水平。隨后“第三套人民幣”誕生,就全部國產化了。這是中國印鈔歷史的前奏曲。
1987年6月,“第四套人民幣”問世了。這標志著中國已經能夠自己獨立研制、生產,鈔券用固定人像水印紙張。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技術標志。首次全面使用固定人像水印技術用于大規模鈔券生產。這說明,中國已經真正成為鈔券設計、制版、生產的經濟大國。要知道,中國經濟運行中現金的流通規模是任何國家無法比擬的。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依據歷史隱秘的痕跡,嗅出些“第四套人民幣”發行中的些許軼聞趣事。如果記憶能力較強,應該不難回憶起1987年6月,新中國第一枚50元鈔券以其嶄新的面目映入了人們的眼簾,并逐漸深入到人們的經濟生活中去。這張米黃偏綠色的鈔券當時特別引人注目。
作為新一套人民幣鈔券,它的發行在全國舉足輕重。到底是10元、50元、100元三個品種一起同時發行流通,還是逐個品種依次發行?如果是逐個品種依次發行,那么應該先發行哪個品種?為什么“第四套人民幣”首發的品種不是10元和100元面額的鈔券,而是50元面額的鈔券?這些歷史問題,應該讓讀者有個了解,從中看出中央的決策和經濟方面的考慮。
眾所周知“第三套人民幣”最大面額是10元,到了“第四套人民幣”最大面額要成為100元,并且還增發了50元面額的鈔券,從原來最高10元到50元、100元,這種品種之間的變化是令人震撼的。難怪在當初討論“第四套人民幣”鈔券品種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特別慎重,意見不一致。首先讓我們來看看90年代初人民的收入水平。因為80年代的收入水平更低。筆者90年代初的基本工資為124元/月,而80年代末大約只有90元/月左右,由于企業效益相當可以,這在當時是比較高的工資水平,比這工資低的群眾多得很,這就是當時的生活水平現狀。這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增加發行高額鈔券人民幣意見不一致的思想基礎。設想一下每人月平均工資不足100元的水平,在流通了高額鈔券之后,應該都拿不到一張100元面額鈔券,充其量只有一張50元面額鈔券再附上兩張10元鈔券。無形之中對群眾的思想是個很大的沖擊,并且很容易會產生這種牢騷:辛辛苦苦一個月,還拿不到一張(100元)。因此,增加高面額鈔券確實會產生某些負面效果。但是,從宏觀經濟的發展來看,最高為10元的鈔券確實又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經濟運行,增發高額鈔券還是勢在必行,是具有前瞻性的戰略經濟行為。
從以上社會經濟、思想基礎出發,最終,國家行政當局還是委托中國人民銀行率先發行了50元鈔券。通過首發50元鈔券,可以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一、50元鈔券相對100元面額,對群眾思想認識上的“沖擊”力度要小得多,緩和得多,容易為廣大群眾逐步接受。從而為群眾心理上的調節起到緩沖作用。
二、通過50元面額鈔券的發放,對新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新的印刷防偽技術有個市場反饋,可以改進下一步其他面額鈔券的發行,尤其是對100元鈔券的發行及流通壽命,鈔券的各項物理指標,均可以把握一定的數據,加以進一步提高和改良。
三、50元鈔券的發行,可以緩和1989年社會通貨膨脹引起的一系列反響,也可緩和原“第三套人民幣”10元券的流通生產壓力,生產一張50元鈔券,就相當于5張10元面額的鈔券,從人民銀行保發行,維護社會穩定來講是有較大益處的,鈔券的生產效率可以提高幾倍。
四、群眾在使用50元鈔券過程中,嘗試到了大額鈔券交易的便利、快捷,可以產生利益共鳴,為發行100元面額鈔券打下較為扎實的社會基礎。
五、防偽技術措施在第四套鈔券中使用較多,對假幣復制有較大抗擊力。
六、對大額支付和運輸,調撥現金的銀行專業運送渠道,有很大益處。人民幣的生產成本相對降低。
七、當時由于“第三套人民幣”尚未退出流通領域,10元面額的“大團結”可以作為緩沖貨幣持續生產一段時間,因此,“第四套人民幣”的10元面額鈔券倒是不急于發行。
由此可見,“第四套人民幣”鈔券發行的設想和計劃是個孕育時間較長的過程,是我國文化大革命運動之后的第一套現代化設計、生產的流通鈔券。“第四套人民幣”從項目的報批,計劃的制定,票樣的打印大致經歷了近10年時間,實屬不易。也就是從“第四套人民幣”發行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大規模地加強了對人民幣的技術宣傳,各種海報,宣傳冊明確了該套人民幣的防偽措施和特點,做到了人民大眾基本眾所周知。現在“第四套人民幣”退出流通領域的時間也快了,目前正是收藏的好時機,具有收藏愛好遠大目光的讀者,不妨認真開始收藏“第四套人民幣”的不同版本(1980版和1990版),時不宜遲,機不再來。祝大家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