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 作者:張治云
![](http://www.cb-h.com/upfile/wangdan/20080605/2008060415265655162.jpg)
1912年元月,孫中山在南京就任大總統后,任命武漢第二軍軍長李烈鈞擔任江西省都督。李烈鈞到南昌后,見光復后江西省查抄沒收封建官僚的貪污贓物,早被朱壽同等飽了私囊,便邀徐香鈞幫助整理財政,開辦民國銀行并發行了一些地方紙幣以活躍金融。今筆者收藏得當年贛省民國銀行發行的兩枚特殊錢票。
“拾枚銅元”票。豎式規格,票幅8.5厘米×17厘米,正面圖案以橘紅為底色,票面上端為“贛省民國銀行”行名,上方及左右為旭日東升及雙鳳祥云圖案,兩側及下方為鐘鼎、彝器等圖案,居中為“憑票發當十銅元拾枚整”醒目的黑體楷書,此黑體字背景是“民國銀行”的水印凸體字,右側為字號,左側印有“中華民國元年 月 日民國銀行票”字樣。票券背面有藍色花形邊框,花邊最上端印有“此票市面通用如足拾張準換大票兌取銅元此白”的字樣。花邊內有中華民國贛省都督蔚通告:“為曉諭事照得,從前官銀號壹串錢票照舊行使,已出示通告在案,惟查此項錢票均系千文整數零星使用,分析為難,今特制造百文小票盡用銀行關防。為使用利民起見,凡軍民人等街市交易買賣貨物,取贖典當以及完糧納稅與實足在票相輔而行。惟零星兌取事為煩難,如足拾張者準其更換大票照章兌取銅元。倘有私造假票者查出照例從重治罪,各宜凜遵,特示”。
“九五錢票”,豎體格式,票幅8.5厘米×20厘米,正、反面均以淡綠為底色,正面圖案與“拾枚銅元”票相同,只是居中的字體改為“憑票發九五制錢壹串文整”,左邊為“民國本年本月即日贛省民國銀行票”字樣。反面的花邊上端寫有“此票行使外省及本省各縣,如遇錢數不一者照江西省九五扣補此白”的字樣。花邊內是中華民國贛省都督曉諭:“為新造錢票以便民用事,照得贛省行用紙幣慨系前清官銀號發前都督頒行民國銀行九五錢票,近月不敷流通,今經本都督與財政司籌議新造九五錢票,蓋與民國總銀行關所與現錢交易無異,同舊官票一律通行,并準完糧納稅取當及繳一切會款均不得照各自價格稍有折扣。如有奸徒偽造定即嚴懲不貸,望各凜遵,特示。”
這種“九五錢票”也俗稱短陌(或省陌、省錢、短錢),即流通中銅錢不到一百,當作一百錢使用的現象,也就是以95為百(這里為一串)。
另據史料記載,當年李烈鈞除發行上述特殊錢票外,還公設公典,大抓鹽運鹽稅,克服了財政上的困難,于是李烈鈞有了擴充軍備同袁世凱作斗爭的經濟基礎。96年過去了,如今這兩枚紙幣因是民國初出現的錢幣種類中頗為特殊的一種,因此具有極高的史料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