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吳偉忠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整個錢幣市場處于較低迷的狀態,一些近年來發行的流通紀念幣和金銀紀念幣及第三、第四版人民幣價格都下跌了不少,但是我國的一些早中期錢幣,比如古錢幣、老銀元、第一和第二版人民幣等板塊中的優質品種卻在逆勢上揚,尤其是被集幣新人們稱為“老古董”的第一版人民幣里不少強勢品種的市價甚至還大大超越了1997年幣市高潮時的價格。
強勢品種屢創新高
第一版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自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的(由于當時華北已解放,第一版人民幣實際上在新中國建國之前已經發行一小部分)。第一套人民幣上的很多畫面,都反映了建國初期欣欣向榮的新氣象。第一版人民幣的印制,采用了七種技術,分別有石印、膠印、凸印、凹印、凸凹合印、凸膠合印等,防偽手段和暗記數量很多,其中惟一的狹長幣壹仟圓第一版“耕地”正背面共有18個暗記,貳佰圓“萬壽山”正面的暗記是解放全中國,背面是擁護毛主席提出的和平談判條件。由于高超的工藝很難仿制,故當時幾乎沒有假鈔。
從壹圓券至伍萬圓券,第一版人民幣共有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1951年發行的壹萬圓“牧馬圖”和1953年發行的伍萬圓“收割機”等品種,當年本來就發行得很少,且又經過市場多年的使用損耗,現實際保存下來的全新挺版已極其罕見。據圈內人士保守估計,若想全部收齊全新挺版的第一版人民幣,其總價值已達到200萬元以上。像第一版人民幣中的不少品種近年來漲幅驚人,如:伍圓面額“水牛圖”最新市場價1.5萬元,而1997年時4000元;伍佰圓“正陽門”市價1萬元,而1997年時3300元;壹仟圓“耕地”市價1.4萬元,而1997年時3500元,尤其是第一版人民幣中的最珍貴品種壹萬圓“牧馬圖”,在1997年時約10萬余元,而目前已升到60多萬元。
存世量少備受追捧
近期錢幣交易市場上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早中期人民幣收藏升溫現象呢?究其原因,首先是第一版人民幣品種繁多,對廣大集幣愛好者有較大的吸引力,但該套人民幣的存世數量、特別是品相上佳的卻很少,沒有大量貨源供市場炒作,尤其是其中的珍稀品種只會因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損毀,因而其價格的穩定性大大優于近年來發行的各種錢幣品種。其次,目前第一版人民幣中的不少中低檔品價格與同一時期發行的郵票和連環畫等其他收藏品價格相比還明顯偏低,因此其后市升值潛力較大。再次,近幾年通過各種媒體的持續介紹,集幣愛好者識別早期真假人民幣的能力有了較大提高,贗品的特征經常被曝光,使其難以蒙混過關,特別是參加各種錢幣拍賣的第一版人民幣珍品的質量又有所保證,從而增強了投資者買進的信心。
從2005年北京市舉辦的“紅太陽迎春拍賣會——郵幣卡專場”的成交情況看,不少長線投資者似乎對近年來發行的各種紀念幣不屑一顧,但對第一版人民幣中的珍稀品種卻情有獨鐘,如那次參加競拍的兩枚連號碼的1951年版伍仟圓“牧羊圖”,從5000元起拍,經過眾多買家競相參拍,最終以12萬元落槌成交;還有如一枚1953年版伍仟圓“渭河橋”,底價為1萬元,也拍出了8.5萬元的高價;最令人稱奇的是一枚1950年版伍萬圓“新華門”的拍賣價竟高達26萬元,比8萬元的起拍價整整高出了3倍多,其他一些品種的早期人民幣,也連連被集幣愛好者買走。
低面值幣價廉物美
集幣愛好者如對第一版人民幣收藏感興趣,若全面出擊收集,料也無此等實力,集幣新人們可有意識地先從第一版人民幣中價格相對較低的小面額券開始收集,小面額券種由于當時發行量相對較大,故目前錢幣市場里還不難尋覓。例如:第一版人民幣中的壹圓“兩個工人”、伍圓“織布、牧羊”、拾圓“工人農民”、貳拾圓“立交橋”、伍拾圓“鐵路”、壹佰圓“馱運、解放號輪”等品種,每張全新挺版的價格至今也就一二百元至四五百元不等,品相稍差些的,花個幾十元就可買到了。從長遠看,由于目前存世的第一版人民幣基本上都沉淀在廣大的收藏群體之中,因此,第一版人民幣的保值、增值性十分穩定,可謂是長期投資者的首選,值得廣大集幣愛好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