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關東銀行紙幣發行60周年。由于這套紙幣發行年代特殊,使用時間短(19個月),備受各界關注,已經成為金融研究、檔案追蹤和貨幣收藏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關東銀行舊址位于現大連中山區中山廣場1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2年建成。日本侵占時期為日本朝鮮銀行大連支店。1945年解放后被大連中國工業銀行接管,后為關東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大連分行。
1945年8月22日,蘇聯紅軍進駐大連,大連解放。11月8日大連市政府成立,在接管16家日偽銀行的基礎上,分別組建了大連中國工業、農業、商業三家地方性國家銀行。1946年7月1日,又將這三家銀行合并為“大連銀行”總行。1947年4月3日,大連市政府改稱關東公署。4月20日起“大連銀行”更名為“關東銀行”總行,行長陳濟生,副行長李占春。
旅大地區在解放后流通的有四種貨幣:朝鮮幣、偽滿幣、日本幣和蘇聯紅軍票。由于四幣同時流通,導致各貨幣間產生價格上的差異,偽幣使用價值不斷提高,使旅大地區金融市場出現混亂。
為此,1947年5月23日至5月27日,旅大地區實行了第一次幣改。由蘇軍制訂政策、關東公署公布。蘇聯遠東銀行和大連分行對旅大地區流通的蘇軍幣、偽滿幣加貼小貼。尺寸類似郵票,俗稱貨幣貼貼。
1948年11月14日,關東再次實行貨幣改革,舊幣由關東銀行全部收回,并發行關東地方性貨幣,票額分為百元、五十元、十元、五元、一元五種。宣布了關東幣的正式誕生。從此,大連地區以關東幣為唯一流通貨幣。
1949年4月27日,關東公署改稱為旅大行政公署。東北銀行開始在東北全境發行統一的東北幣。1950年6月16日,旅大行政公署頒發布告:“將發行的旅大地區的關東幣以東北幣兌回”。兌換結果:共收回36億7千8百多萬元關東幣,兌出東北幣9千9百30多億元。至此,關東幣和關東銀行正式退出金融舞臺,完成在旅大貨幣史上的歷史使命。
關東幣不僅有歷史研究價值,而且還具有不同尋常的收藏價值。一是在發行的權限上與眾不同。二是流通過程極短。三是發行時間久遠。這套紙幣問世至今已過半個世紀,比1948年12月1日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要早,更顯彌足珍貴。四是存世不多。五是幣面圖案設計精美,各幣值票面色彩區分鮮明。這套鈔票的設計在色彩風格上帶有濃重的蘇聯鈔票的痕跡,紋飾繪制極具典型的歐洲風格。其圖案除面值不同外,均采用了相同一致的圖案。正面有“關東銀行”,面值“中華民國叁拾柒年印”字樣,中間山水景色圖案則取自東北吉林長白山天池風光。背面橢圓形花飾內有大海中航行的輪船,充分體現了大連港口城市的特征,面值和年號均為阿拉伯數字;為防偽,在整個幣面上布滿篆書“關東銀行”小字及“關東銀行”水印作為暗記,十分別致美觀。
綜上所述,由于旅大作為通商口岸和兵家必爭的特殊地理位置,發行這套紙幣受到各界關注,使它在中國貨幣史中占有重要一席,成為眾多收藏及研究者追尋的目標。
來源: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