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的價格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題材、發行量、存世量、受歡迎程度、國內經濟、政治局勢、物價水平、工資水平、發行時間、各類消耗等。今天,我們簡單談下這里面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消耗。
什么是紙幣消耗?紙幣消耗就是紙幣總量中沉淀在社會人手中,甚至完全銷毀的那部分。它需要用收藏的眼光去解釋,而不同于自然界其他收藏品的消耗。紙幣消耗除了消耗本身的概念,還蘊含了國家調控與收回、銷毀;人與人之間多次轉手造成的自然損耗、禮品消耗等方面,其中,人與人之間的轉手消耗類似于其他收藏品的消耗。也就是說,紙幣消耗途徑其中之一,從某種意義來看,已經與其他藏品消耗量持平。因此,紙幣的消耗量與消耗速度是遠遠大于其他藏品的。或者可以這樣解釋,紙幣的禮品消耗,是紙幣消耗量多于其他藏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大家不明白,看了下面可能更明了一些:
我們暫且把消耗量用未知數X來表示,那么X取決于國家調控收回并銷毀那部分T,自然消耗Z,禮品消耗L
X(紙幣)=T+Z+L
X(大多數硬幣類藏品)=Z+L
X(其他藏品)=Z
實際上,這個公式只是一個近似值。因為,很小部分硬幣類藏品國家也是會收回,不過相對于紙幣收回,用極限的計算方法,比值趨近于0,我們暫且忽略不計。還有一點也是近似的,就是其他藏品也存在禮品消耗,不過,像古玩類藏品,由于價格因素,送禮的送出的數量遠遠小于錢幣類藏品(個別品種存在其它消耗形式,如紙幣中的聯體鈔板塊,消耗量更大,因為聯體鈔涉及到裁切,文章后面會單獨提到。)
我們看下禮品消耗L,千萬不要小看他,據權威統計,3版小全套每年禮品量超過30萬套,大全套超過2萬套。4版近兩年禮品量更是驚人,小全套直接用百萬級別來計算。大全套也是十萬級。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8002,902等“大小通吃”的品種,每年僅僅禮品消耗就是幾十件。試問,世間還有多少個幾十件等我們去消耗?以此類推,世間還有多少張背綠水印、棗紅、車工、平水等著我們去消耗?
禮品消耗的增長,歸根到底,也是受到國內經濟的影響,與恩格爾系數成反比,恩格爾系數(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我國恩格爾每年逐漸減小,也就意外著居民可支配資金越來越多,用于禮品方面資金也會越來越多。而禮品資金與錢幣禮品自然正比,L值會越來越大,消耗越來越大。
紙幣的自己收藏與投資是禮品消耗的一個另類,因為它相當于自己送給了自己,或者是送給了自己的子孫。根據另一項權威數據統計,在這個世界上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是石油,排名第二的就是收藏錢幣。目前錢幣收藏在發達國家非常普及,美國大約2000多萬人收藏投資各國錢幣,接近美國人口10分之1。錢幣收藏已經成為風險低、投資少、增長穩定的新型投資理財方式,而紙幣是錢幣最重要的分支,已成為錢幣投資收藏的首選。人的大腦都是會思考的,通過對歷史的比較,人們得出:股票風險大,不是不能賺錢,而是基本把賺錢人的比例局限在很小的范圍;房地產投資數額巨大,一般人無法介入。人們對這一系列比較,經過一系列進程,更增加了L值的迅速增加,因此,紙幣價格與其他藏品價格相比,加速度不斷增加。升值潛力也比其他藏品大得多。
剛才提到一個另類消耗,就是聯體鈔的裁切消耗。涉及到裁切消耗的主要是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鈔、澳門整版連體鈔、分幣八連體鈔,前兩個品種在早期主要裁成雙連體,分幣八連則裁成雙連或四連,而近兩年裁切量較多的則是康銀閣大全四連體鈔、長城四連體全套,8050 四連體,未來估計還會涉及到80100 四連體等其他品種,這類品種的消耗可以說在紙幣屆讓人另眼相看。正是因為裁切的存在,才使得未來這些品種價格更具備暴漲的潛質,從而帶動整個聯體鈔板塊的暴漲。也許,這其中又蘊含了巨大的商機與利潤。
影響紙幣消耗的另一大因素是紙幣收藏者數量的暴漲:第一套人民幣八十年代市場價是2000元,現在市場價格突破了200萬元。第2、3、4套人民幣也以類似比例暴漲。可以說,造成價格飛漲的另一個因素,就是紙幣收藏人口數量的暴漲。近3年,我國錢幣市場正以每年30~45%的速度迅速攀升。按照發達國家的正常軌跡估計,我國將在20年內收藏紙幣收藏人口達到1.6億左右。屆時,紙幣收藏很可能成為人們茶前飯后談論的焦點之一。而這20年間,紙幣人口的大量增長,對于前期收藏來說,實在是極大的回報。昨日的人民幣1版2版,就是今日的人民幣3版或4版,今日的聯體鈔,可以說就是昨天的人民幣1版,(因為聯體鈔在中國大陸是1999年才開始發行,以前從未發行過,可以說現在的聯體鈔就是第一套聯體鈔,有第一套人民幣的概念)。看看那巨大消耗與巨大隊伍,伴隨著是巨大的利潤,徘徊與猶豫,只能讓你錯過更多。在時間面前,一切都很蒼白,只有讓明天去證明我們今天所購買的一切。
總結一點,上面提到的這兩點影響消耗的因素,又是相輔相成的,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統一體。禮品消耗的增加,本身也是由于收藏人口數量的大量增加,反之亦然。這種充要條件與相輔相成,才構成了消耗的真正存在,紙幣價格才能越走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