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變種“晉鈔”(太原日報) |
發布日期:2008-1-10 8:3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民國初年的中國,銀元與紙幣混用。在山西流通的紙幣更是情況復雜,種類繁多,幣值各異。據統計,山西官銀號、官錢局等機構共發行紙幣2077236元。直至民國八年(1919年)山西省政府統一幣制后,才逐步禁止各種雜鈔的發行,由山西省銀行及鐵路、墾業、鹽業等三家銀號統一發行流通紙幣。山西四銀行、銀號發行的各類鈔票壟斷山西貨幣市場達20年之久,被簡稱為“晉鈔”。
“晉鈔”是閻錫山統治山西期間,山西特殊的政治、經濟情勢下的特殊產物,歷來是本省乃至全國紙幣收藏界人士鐘愛的藏品。這里介紹的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由閻錫山政權發行的特殊變種“晉鈔”——合作券。
上世紀30年代初,南京國民政府在實現形式上的全國統一之后,著手由宋子文主持實行“法幣改革”,將其經濟觸角伸向山西等經濟處于半獨立狀態的地區。作為對應這一事態的措施之一,山西當局為壟斷全省金融,1932年和1933年相繼成立了縣銀號和村信用合作社兩種金融機構。閻錫山于1933年在4個縣試辦縣信用合作社,發行合作券,后來又有16個縣成立了信用合作社。這一時期的合作券只能在本縣流通,而且不能兌現法幣,是一種極為特殊的貨幣形式。1937年抗戰軍興,閻錫山政權退守至克難坡,其控制區域收縮到晉西一隅。山西境內多數縣份出現閻政權、共產黨政權與日偽政權并存的狀況。閻錫山控制的晉西地區面臨經濟困難,閻錫山便推行“新經濟政策”,其要點是:對內擴大生產,充實物資,穩定物價;對外深溝高壘,嚴密經濟封鎖,抵抗外部經濟的入侵。具體措施是:廢除私商,實行商業統制;加強合作,強制勞動;發行變相紙幣合作券,壟斷晉西經濟,獨占市場,擴充官僚資本;實行運輸合作,管制運輸力量等。在金融方面,為維持軍政開支,閻錫山曾于1938年下令印行晉鈔,后下令停印。1942年,閻錫山又在其統治區由各縣合作社聯社發行變相晉鈔 “合作券”。此券主要用于向農民購買糧食。由于合作券與法幣的比值不斷下跌,最終虧了的還是農民。 筆者收藏有閻錫山統治地區部分縣份的合作券。該種紙幣均為石印,票式為橫式,面額分為壹圓、伍圓、拾圓及伍分、壹角、貳角、伍角等。合作券的發行由閻錫山設在克難坡的合作事業管理處承辦。紙幣正面上方為用毛筆自右向左書寫的“某縣經濟合作社聯合社”字樣;中央部分多為中國古代建筑或晉省民居圖像,如大雁塔、晉祠等;圖像上方左右對稱寫有“合作券”和相應面值。紙幣背面圖案相對簡單,顯著之處為上方的印刷體英文“COOPERATIVECERTIFICATE”。此外,筆者還藏有一種存世數量特別少的合作券:1944年由第二戰區隨部經濟管理社發行的豎版合作券。
合作券作為一種特殊的變種晉鈔,從紙質、圖案和印刷來看,質量比較粗糙,甚至不如我國北洋時期的紙幣印刷那樣精細,但是它們反映了在抗日時期極其艱苦和復雜的歷史條件下山西的社會真實面貌。這類紙幣目前已經較少,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此過程中,投資者也可以積累經驗,然后再做更多的品種投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