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1月上旬出版的第一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民族風采耀中華
———談談第四套人民幣上的各族人物
[upload=jpg,1角四聯體鈔.jpg]UploadFile/2008-1/2008178443551703.jpg[/upload]
1角四聯體鈔
[upload=jpg,第四套人民幣一角券.jpg]UploadFile/2008-1/200817845916697.jpg[/upload]
第四套人民幣一角券
[upload=jpg,第四套人民幣二元券.jpg]UploadFile/2008-1/2008178453323080.jpg[/upload]
第四套人民幣二元券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漢族和其他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共同構成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第四套人民幣紙幣上,除50元和100元外,幣面主圖采用了我國十四個民族人物的頭像,畫面唯美,雕刻精細,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欣賞價值。其中漢、壯、滿、回、苗、維吾爾、彝、蒙古、藏、布依、侗、瑤、朝鮮人口數量居前十三位,因為高山族是寶島臺灣特有的,所以也印上了紙幣。這些民族人物有男有女,每一位都神采飄逸、豐姿俊美,他們穿著最具本民族特色的頭飾、服裝,既展現了本民族的特性、風俗和文化,也展現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外形特征和精神風貌。
中華民族是一個復稱、一個民族共同體。在5000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明,并以此為紐帶,使中華民族凝聚在一起,雖然歷史上經歷過多次大動蕩、大分化,發生過戰爭和摩擦,但一種巨大的凝聚力仍然把中華民族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進程中正是依靠這種和平和非和平的交融,推進了中華文化的整合和發展,從而形成各民族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互關系。這其中,漢、藏、蒙古、滿四個民族,尤其是他們中的杰出人物,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強盛貢獻最大。
漢族,又稱“華夏”族,三皇五帝治世,大禹治水,為華夏族的繁衍生息創造了條件;經三代、春秋、戰國,華夏族與周邊夷、狄、蠻等民族的關系加強了;秦始皇南征百越,促進了江南的開發和百越族與華夏族的融合;漢代開始,華夏族開始稱為漢族,漢武帝時期,進一步擴大了與周邊少數民族的交流;魏孝文帝“仿效漢法頒均田,南遷國都入中原”的改革,加速了鮮卑族與漢族的融合;有著鮮卑血統的唐太宗以博大的胸襟懷柔四方;陜西自西周以來就是漢族居住的心臟地區,這個地區的人民集中體現了漢族忠厚、純樸的特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就是得到了陜北人民的大力支持,一步步的走向了全國,陜北人民對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7世紀贊普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勢力日益壯大。他迎取唐朝文成公主,溝通了與唐朝的友好關系,推動了漢藏民族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將藏族人民引入了團結、繁榮、富強的時代。藏族人膚色較黑,粗糙,與漢族人有著明顯的差別。我在聊城大學學習期間,有幸結識了幾位藏族朋友,他們能歌善舞,為人開朗、正直、講義氣,從他們的身上折射出了整個藏族的民族素質和精神風貌。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于傳奇色彩的民族。13世紀初,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大軍威震歐亞大陸,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統一中國,版圖空前擴大,西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進入中原地區的女真、契丹等民族都被稱為漢人。從國外遷入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與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是由滿族建立的,黑水靺鞨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后發展為女真。十二世紀,完顏阿骨打“勃興白山黑水間,起兵抗遼自當先。開創金國百年基業,南宋茍安四萬天。”讓漢族人卑躬屈膝了一百多年;17世紀時,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的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創八旗,國勢日盛,奪沈取遼,讓幾十萬明軍盡失顏面,為后世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皇太極繼位稱帝,改國號為清,廢除女真舊稱,改名為滿洲。我認為皇太極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因為中原地區的漢族人曾飽受女真人的欺辱,提到金國、金兵,漢族人切齒痛恨,所以改名可以緩和民族矛盾,減少入主中原的阻力,二是因為“金”、“清”的發音接近,而漢族的傳統節日“清明”,“清”在前,“明”在后,寓意清朝代替明朝;其弟多爾滾以皇叔總攬大權,“席卷南明殘破壁,定立法度整江山。”統一中國后,形成滿漢長期雜居的局面;順治皇帝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角色,他寬政養民,力求民族平等,曾接見西藏五世達賴喇嘛,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康熙皇帝開明的對待民族問題,平三藩、定臺灣、剿滅噶爾丹、痛擊沙俄,有力的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乾隆皇帝統治時期,“大小和卓亂天山,殘兵虐民罪無邊。”他果斷的出兵鎮壓,設伊犁將軍,加強了中央對新疆地區的控制。滿族,特別是幾位有作為的皇帝,對中華民族的融合,中華文明的傳播,中國版圖的確立,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壯、苗、維吾爾、彝、布依、侗、瑤、朝鮮等民族為祖國邊疆的開發和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回族人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屢建戰功,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高山族長期以來與漢族人民一起抵御外國侵略者,共同開發了臺灣,在荷蘭殖民統治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期間,反抗斗爭尤為激烈,最終迎來了光復的一天。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表明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
這些民族人物頭像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的象征,不僅反映了各民族的大團結,而且反映了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主人翁精神,他們的風采永遠光耀著中華大地,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個智慧、英勇、偉大的民族,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才能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雄踞東方!
[upload=jpg,第四套人民幣五元券.jpg]UploadFile/2008-1/2008178464181022.jpg[/upload]
第四套人民幣五元券
[upload=jpg,第四套人民幣十元券.jpg]UploadFile/2008-1/2008178465783050.jpg[/upload]
第四套人民幣十元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