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及其作用
鈔票紙是國家貨幣專用紙。水印是鈔票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鈔票的主要防偽措施之一。它的生產,在多數國家是受法律限制的。同時它又是一種高精度的藝術品,是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結合。
水印,是在造紙過程中形成的,是“夾”在紙中而不是在紙的表面,迎光透視時可以清晰看到有明暗紋理的圖形、人像或文字。它是紙張在生產過程中用改變紙漿纖維密度的方法而制成的。水印有兩種形式:一種為滿版水印,即水印圖案在票面中不固定,散布在鈔紙各個部位,如同花布一樣;另一種為固定水印,即水印圖案固定在票面的某一固定位置,常以人物頭像或國家的重要標志物為畫面題材。
紙幣之所以采用水印紙,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偽,這可以從下面一段故事及水印生產發展史得到證明。1887年,法國政府中的一些高級官員私自進行勛章買賣,總統的女婿威爾遜成了被告之一。可是狡猾的威爾遜偽造了證件,揚言憑此足以證明他與此案無關。這時,法庭請來造紙廠的技師進行鑒定。技師根據紙張水印的標記,拿起威爾遜提供的證件,對著亮光看了看后肯定地說:這種紙是1885年生產的,而證件上注明的日期卻是1884年。于是威爾遜受到了應得的處罰,法國政府內閣全體辭職,總統格雷維也被迫下臺。水印最初是意大利的一些造紙匠們在13世紀時創造的。
1281年,意大利有個造紙匠偶然把一根銅絲掉進了造紙的框框里,紙造出后,發現紙上有半透明的線條。這一發現啟發了造紙家們,于是他們把各種圖像花紋刻在盛紙漿的抄紙簾上,由于花紋凸凹的紋絡不同,制出來的紙張上就明顯地出現原來設計的圖案,花紋凹的地方,紙厚了一點,花紋凸出的地方,紙薄了一點。帶水印的紙張就是這樣制成的。早期的水印形狀為十字架,橫臂兩端有一小圓圈,中心有一大圓圈,它是早期希臘教會秘密派別的標記,并以此作為一種秘密聯系的方法。在很長一個時期都是代表宗教的標記,除少數造紙專家外,很少有人知道水印的這個作用。后來,歐洲使用紙幣時,發現了假鈔,水印防偽才引起了造幣家們的重視。1666年,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銀行率先采用水印紙鈔票,此后,這種方法逐步在世界發展起來。
目前,世界各國的國家銀行,為防止有人偽造鈔票,都要在鈔票紙上制作各種各樣的水印花紋。據不完全統計,當今世界上使用的水印花紋約有幾萬種,除紙幣外,還被廣泛用于國際文件、產品商標及各種證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