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銀行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建立的主要銀行。它于1938年秋在山東掖縣(現萊州市)創建,逐步發展成為遍及山東各抗日根據地的地方銀行。北海銀行發行的北海幣,自1938年至1945年各版,目前發現的有100多種,其面值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5元、50元、100元和200元共11種。解放戰爭時期,北海銀行繼續發行紙幣,有1946年1元1種、25元1種、100元9種、200元2種,1947年50元1種、200元1種、500元6種,1948年200元1種、500元8種、1000元9種、2000元4種,這些紙幣跟隨華東野戰軍南下中原、華東,流通于隴海路南北、津浦路東西。在迎接全國解放的勝利進軍中,北海銀行于1948年12月與華北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組建成國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從1938年到1948年,北海銀行走過了11年的光輝歷程。 一、掖縣創建 1938年秋,膠東地區金融市場比較混亂,國民黨的法幣(即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紙幣)只有1元的,零票很少,不敷流通;山東省政府的山東民生銀行的紙幣,極度貶值,當地人民拒不使用;一些商號濫發紙幣,票面上注有“燈下不付”的字樣,雖經取締,但仍在暗中流通。這時,抗日民主政權——掖縣縣政府成立了。為了保證軍、政開支,掖縣縣委及“膠東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財經委員會研究決定:在抗日根據地創建自己的銀行,發行自己的紙幣。支隊長鄭耀南把當地的一個名叫張玉田的金融人才請到隊部,研究建立銀行的有關事宜。張玉田原是青島中魯銀行經理,因不愿附敵當漢奸,回掖縣老家避難。鄭耀南請張玉田擔任銀行行長,主持銀行工作,他慨然允諾。張玉田先后到青島等地搞到印模機、鋼板及有經驗的工人,經多次試驗,終于在1938年10月印出紙幣,面值有壹角、貳角、伍角及壹元等4種。紙幣以掖縣的文物古跡作為正面圖案,有掖縣縣政府門景、鼓樓、火神廟及玉皇頂全景(圖1)。 11月1日,北海銀行正式宣布成立,因蓬萊、黃縣、掖縣三縣地處膠東北部、面臨渤海,故名。北海銀行初創時,系公私合營,總股本為25萬元,由三支隊出股7.5萬元,其余17.5萬元分別由三縣募集民股。北海銀行的紙幣一經發行,立即在蓬、黃、掖三縣流通,信譽極好。 二、膠東重建 1938年冬,偽匪張宗援、劉桂堂侵人膠東地區,抗日民主政府撤出蓬萊、黃縣、掖縣根據地,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和膠東特委的領導機關轉移到萊陽城北與招遠交界的張格莊。北海銀行停止工作,張玉田受膠東特委的推薦,擔任了萊陽縣縣長。1939年春,膠東特委決定恢復北海銀行,派陳文其去萊陽找張玉田,要回北海銀行的賬冊和票版,把北海銀行接收過來。1939年夏,根據膠東特委的指示,重新籌建北海銀行,由陳文其任行長。開始時,還沒有銀行機構,只有三四個工作人員,主要工作是印紙幣,因銀行沒有印刷機,由膠東《大公報》(黨委的機關報)代印,工作人員進行驗收、打號碼。當時,北海銀行自己不能制版,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只好通過關系到青島用冥府銀行的名稱制版,帶回來后把“冥府”字樣摳去,填上“北海銀行”字樣來印紙幣。最感困難的是印鈔器材和材料,一筒油墨、一令紙都需要從敵占區來,不易弄到。印鈔的紙張、油墨是采購到什么就用什么,紙張的規格、油墨的顏色很不一致,所以,同一版別的紙幣印出來的效果不一樣,為了區分版別,就在票面上分別印上不同的字頭,如“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等(圖2)。直到1941年,抗日根據地打開了局面,接收到了印刷機,建立了自己的印鈔廠,才成立了銀行機構。 三、全省發展 1940年6月,山東召開了各界聯合大會,成立省臨時參議會,決定建立“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作為省的抗日民主政權領導機關。“省戰工會”成立后,北海銀行轉歸其領導。1940年8月,時在魯中成立的北海銀行稱為總行,膠東也的北海銀行稱為分行。以后,北海銀行又在清河、冀魯邊、濱海、魯中、魯南等地設立了分行,銀行工作在山東省內逐漸展開,并將民間的股份發還。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抗日根據地被日寇沿津浦、隴海、膠濟三條鐵路分割為大魯南、膠東、渤海三個地區。北海幣開始發行時,紙幣上不帶地區字頭,可以在各地區相互流通(圖3)。1942年,形勢惡化,抗日根據地縮小,北海幣就擠向一個地區,造成該地區紙幣過多,物價上漲。為了穩定北海幣的幣值,北海銀行根據戰時情況,采取了分區發行的辦法,每個地區的北海幣都印上本區的字頭,如膠東區帶“膠東”字樣(圖4),渤海區帶“渤海”字樣(圖5),魯中區帶“魯中”字樣(圖6),并通告各區之間互不流通。 抗戰勝利后,日軍撤離的中小城市被我軍接管,三個地區連成一片。當時膠東地區最富,幣值最高,比渤海區和大魯南約高一倍。山東省政府命令膠東區增發貨幣,收購物資支援大魯南,主動提高物價,使三個地區的北海幣等價流通(圖7)。 四、貨幣統一 各解放區的貨幣,大多是在抗戰時期被敵人分割封鎖的情況下產生的。當時各解放區經濟上均不能相互聯系,因此,不可能,也不需要發行統一的貨幣。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特別是濟南解放以后,華北與山東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片,兩區間的貿易更加暢通發達,同時,大規模的戰爭,解放軍的高度機動,也要求貨幣統一,以便利供給。經山東省政府與華北人民政府共同商定,自1948年10月5日起,北海銀行發行的北海幣與冀南銀行發行的冀南幣,晉察冀邊區銀行發行的邊幣,在華北與山東兩地區準許按固定比價相互流通,其固定比價為北海幣與冀南幣1:1,北海幣與晉察冀邊幣l:10。 1948年11月13日,山東北海銀行總行頒布《關于山東和華中實施貨幣統一指示》,自即日起,北海幣在華中各解放區內以1:1的比值與華中幣混合流通。15日華中銀行停止發行紙幣,并逐漸收回華中幣,北海幣成為山東解放區和華中各解放區的法定貨幣。(圖8)。 固定比價,互相通用,這只是貨幣統一工作的第一步。由于各種貨幣種類復雜,幣值高低不一,互相折算仍然相當麻煩。為了進一步統一貨幣,經華北、山東、陜甘寧、晉綏政府會商決定,將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三行合并,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并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新幣,作為三大解放區的統一貨幣。中國人民銀行于1948年12月1日起發行鈔票。人民幣發行后,對各個解放區的地方幣以不同的比價進行收兌,人民幣對北海幣的比價為1:100,至此,北海銀行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來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