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質鈔票的基片的特制專用的塑料薄膜,其外觀基本特征為無色、透明、光亮、平滑、薄軟。在印制妙票時,在票面上根據設計圖案要求,留出一塊無色透明小區,在小區內有特殊的畫面,通過小區畫面的空隙能看到塑料薄膜的質地,這是塑質鈔票的特征標志,也是從外觀上直接觀察區別于紙質鈔票的關鍵所在。在個小區無色透明,故稱透明視窗(前稱視窗),也有人稱為“天窗”,是塑質鈔票的“窗戶”。“視窗”的面積有大有小(大的,寬度約3公分;小的寬度有0.5公分左右),“視窗”數量至少一個,目前所見“視窗”最我的有4個(英屬北愛爾蘭發行的豎式鈔票)。其形狀各異,有圓形、圓弧形,也有方形、異形,總之是不規則不統一的圖形。“視窗”有鈔票上的位置,可在塑質鈔票的右邊、左邊,上部、下部和中部。
“視窗”內的圖案設計,各國根據本國風俗人情,民族文化特色進行裝飾,各有不同。
中國人民銀行于2000年11月28日發行的我國第一張塑質鈔票(即迎接新世紀鈔)的透明視窗設在券正面左側,形狀類似一個三瓣葉子,外圈為圓弧狀,約2.5公分寬,鈔票正面有北京天壇祈年殿圖案,金黃色,周圍為天藍色人字形。鈔票背面的外層也為開藍色人字形,中層為深藍人字形,下層為金黃色金字塔形建筑(實為祈年殿的下部的一部分),從正面透光也能看到祈年殿的雄姿。票正面視窗中為古代明清的精美建筑,票背面為現代建筑——雄偉的中華世紀壇,兩者都表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
澳大利亞國家儲備銀行于1988年1月26日為慶祝建國200周年而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張塑質紀念鈔。透明視窗設在票正面左上角,是一個不規則的波浪式圓弧狀,寬約3公分。內部印有外圍為橢圓形詹姆斯·庫克的肖像;激光全息變光圖案,閃閃發光,似五彩繽紛的彩虹。1770年英國航海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率船隊到達澳大利亞東岸,宣布澳大利亞為英國的殖民地,隨后1788年英國航海家菲利普帶領首批移民1030人(包括流入的736人)抵達悉尼定居,建立了殖民地的據點。后將1788年1月26日,定為澳大利亞國慶日,因詹姆斯·庫克首次到達澳大利亞,所以用他的肖像以志紀念。
英屬北愛爾蘭北方銀行發行的面值&5(5磅)的豎式塑質鈔票,有4個透明視窗,從票正面看,第一個視窗設在右上角,視窗圖案為直徑約0.5公分的空白八角星;第二、三個設在票的正中部,組成視窗圖案,左、右各一部分地球剖面圖,右邊有四分之三,左邊有四分之一,合者為一個完整的地球剖面圖,剖面上繪有經緯線,從地心藍紫色實心圓依次向外為天藍色、粉紅色、淺綠色、桔紅色圓圈,大概表示地球的內部結構。第4個視窗設在下部中央,由十六角星組成,星中間有透明圓形圖案,內有對稱排列的4個8圖形。
新西蘭國中內銀行發行的5新西蘭元的塑質鈔票,設有兩個視窗。從券正面觀看,一個在右邊,為斜式橢圓形(似蛋形),內印有透明數字5。另一個在票左下角,為鋸齒樹葉狀視窗。
透明視窗的設置,實際是在塑質鈔票上代替不易制作的水印圖案,這是塑質鈔票的防偽措施之一,是塑質鈔票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