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7年8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五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每每看到我收藏的那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行于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的貨幣、抗日戰爭時期各根據地的貨幣和第三次國內戰爭時期解放區的貨幣,總不禁緬懷起革命戰爭中犧牲的革命將士,今在此略舉兩例,以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用實物欣賞精彩的瞬間,希望這些紅色記憶,能夠喚起全國人民愛黨擁軍的熱情,在心中樹立起永遠的革命豐碑。
一、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貨幣
北海銀行,公元1938年8月在山東掖縣成立,行長張玉田,始發行北海銀行幣,同年12月底,銀行因戰爭轉移并停止業務活動。1939年8月,在山東萊陽張格莊重建北海銀行,行長陳文其,繼續發行北海銀行幣。北海銀行幣進入市場,為打擊偽鈔、防止法幣外溢、保證根據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元1948年12月始,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舊幣)1元,北海銀行幣100元的比價收兌。
北海銀行幣:四邊框設計,幣圖分左右兩部分組成。右半圖底色為黃色,面值貳仟元,編碼前一位為英文字母,后七位為阿拉伯數字,編碼為紅色,年號為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左半圖圓形框為長城主圖,有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立正,背三八式長槍,頭戴鋼盔,右手持吹號姿勢,小腿部束以綁腿。主色調為紫色,幣長124mm,寬54mm。
二、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解放區貨幣
華中銀行于1945年8月,在江蘇盱眙張公輔鄉由華中各根據地銀行、銀號合并組建。行長徐穆,副行長徐雪寒,發行華中銀行幣,收兌各華中根據地銀行、銀號幣,使華中解放區貨幣得以統一。華中銀行幣與北海銀行幣以1:1的固定比價混合流通于華中、華東兩大解放區。1948年12月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舊幣)1元,華中銀行幣100元的比價收兌。
華中銀行幣:四邊框設計,主圖案為環繞蜿蜒山峰而建的長城布滿整個幣面,面值壹佰元于圖右側中部,編碼前兩位為英文編碼,后為六位數阿拉伯數字,編碼為紅色;顏色,綠色為主。人民軍隊戰士立正,背三八式長槍,頭戴鋼盔,右手持以吹號姿勢,年號為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幣長142mm,寬64mm。
軍歌嘹亮,抒寫人民軍隊的雄壯和豪邁。
此兩張錢幣發行時間一張為公元1945年,一張為公元1948年,時間段為全國解放戰爭時期,錢幣上的人民軍隊戰士形象也體現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主題思想。抗日戰爭勝利應該是繼續國共合作建設新中國的契機,但由于蔣介石政權錯誤地估計形勢,撕毀國共合作協議,挑起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人民軍隊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取得了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吹響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軍號,鼓舞了全國軍民為創建獨立、自由、富強的新民主主義國家而努力。
注1:各大解放區貨幣圖案設計主題中許多品種呈相似乃至相同的效果,四邊框設計延續至第一套人民幣。
注2:文中使用人民軍隊戰士是因為區票發行的時間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全稱的使用有時間上的差異。(1947年10月10日,在陜北佳縣神泉堡,毛澤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起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第一次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全稱。第一次以宣言的形式鄭重向國內外宣布“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007879677833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00787961250040.jpg[/upload]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7-8-7 9:16:06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