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麗芳 2007.6.28 ...中國商報網站
筆者收藏的這張中央銀行紙幣,正面上方刊寫“中央銀行”四字,左右印有編碼PO18542,右側編碼下方是孫中山先生頭像,左側編碼下方印一只寶鼎,寶鼎中間紀值“壹圓”二字,四角飾花符和紀“壹”字,中央下方紀“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印”字樣,由中華書局有限公司承印。背面刊紀面值、公元“1936”紀年和用英文刊寫正面中文內容。票幅7.6厘米×14.7厘米。
民國央行發行的這張紙幣為何選擇寶鼎作為主圖呢?原來鼎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用途廣泛。它在古代最早是作為一種炊具,故有“鼎食”之詞,多用青銅制作,圓形三足,兩耳,盛行于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鼎同時也作為國家的象征,是立國的重器。如古代常鑄九鼎于國中,以示“王都所在”,故定都為“定鼎”。此外,鼎有三足,紙幣上這三足分別寓意“民族、民權、民生”,即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1905年11月在《民報》發刊詞中正式提出的中國資產階級民族革命綱領。嗣后在1924年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對三民主義重新作了解釋。民族主義: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求得各民族平等;民權主義: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義:以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為中心。
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我華北擴張之際,大敵當前,救國圖存是全民族的當務之急,此時,央行作出姿態,將寓意三民主義的三足寶鼎搬上紙幣,目的是堅定民眾抗日意志,號召國人高舉“民族主義”大旗,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爭取民族自由與獨立。時至今日,這種寓意三民主義的紙幣因意義重大,而備受錢幣收藏愛好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