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麗芳 2007.5.31 ...中國商報網站
筆者收藏的這張民國時期農民銀行發行的法幣,面值伍圓,綠色,由德納羅印鈔公司承印。正面中央紀值“伍圓”二字,上方刊寫“中國農民銀行”行名,左右印農村耕作圖景,下方刊寫“憑票即付國幣伍圓”和紀“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印”字樣,背面印有水牛圖案,并刊紀面值。
民國時期,金融、貨幣雜亂,社會動蕩不安,中央銀行控制不了局面,尤其滿足不了用于內戰所需浩大軍費開支的要求,所以蔣介石以復興農村經濟為名,自己開辦銀行。他先于1933年4月,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司令身份發出布告,以特稅為基金,創辦豫、皖、贛、鄂四省農民銀行。1935年3月13日,他又致電汪精衛、孔祥熙和陳公博,要進一步將四省農民銀行擴大范圍,改為中國農民銀行,擴充資本為1000萬元,實收720萬元;同年4月2日正式成立,蔣介石親任理事長,總行設于南京。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四日,國民政府推行法幣政策,交通銀行、中國銀行、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一切公私款項以法幣為限。農民銀行并不是法幣發行銀行,美國不同意農行列為法幣發行銀行,所顧慮是農行準備金不足,濫發鈔票會損害美國利益。但財政部考慮農行是蔣記銀行,不得不采取兩面討好的辦法,即農民銀行不作為法幣發行銀行,但其鈔票可以與法幣同樣使用,所發鈔票以一億元為限。該行鈔票不能購買外匯,不會損害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利益,而可以在國內流通,給蔣介石的銀行以出路。
這張伍圓農行法幣就是當時發行的,閩南民間稱之為蔣記法幣。蔣記法幣較中行、交行、中央三行鈔少。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十一日,國民黨政府頒布《統一發行辦法》,全國貨幣發行權集中到中央銀行后,農民銀行發行鈔票歷史到此結束。盡管如此,發行于民國時期的農民銀行伍圓券,作為研究金融這段歷史,還是有其重要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