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各抗日民主根據地都發行過不少貨幣。一些初涉錢幣收藏領域的愛好者對這類貨幣有些弄不明白。其實,從抗戰一開始,各根據地就先后發行過貨幣,這些貨幣統稱為“抗幣”。但集幣界在習慣上一般對陜甘寧邊區、晉察冀邊區、晉綏邊區、晉翼魯豫邊區各銀行所發的貨幣稱為“邊幣”;而把華中抗日根據地各銀行所發行的貨幣則稱為“抗幣”。在各種“邊幣”和“抗幣”中,晉察冀邊區銀行和華中根據地江淮銀行發行的貨幣是值得集幣愛好者備加關注的佳品。
晉察冀“邊幣”(包括晉察冀邊區總行、冀中分行、冀熱遼分行)共有57種票版的紙幣,面值多達14種。晉察冀“邊幣”最初采用的是石印,日本投降后改用膠印,顏色有紅、綠、棕、紫、灰、藍灰、黃棕、黑棕等多種。“邊幣”中價值最高的是一對高面值的“晉察冀邊區銀行兌換券”,這對兌換券發行于1944年,面值分別為壹仟元和伍仟元。由于種種原因,在發行不久后就被收回銷毀了,而幸存于市面的皆成了珍品。據一些市場權威人士估計,這兩張兌換券的價值可與第一套人民幣中幾種價值很高的珍幣相媲美。近年來,在收藏市場上,晉察冀“邊幣”因其問世時間早,存世量小而備受集幣愛好者青睞,一些小面額的伍分、壹角、貳角券的市價均已超過百元,有的已經達到上千元一張;江淮銀行“抗幣”的面值有:貳角、伍角、壹元、伍元、拾元、貳拾元等。江淮“抗幣”中價值較高的是該行1941年發行的票面上印有“胡服”簽名的壹元紙幣,該幣背面下端印有一處簽名:“HwuFao”,就是漢字音“胡服”。胡服即劉少奇當時的化名。在我國所有“邊幣”和“抗幣”中,只有這張紙幣上印有劉少奇的簽字。與晉察冀“邊幣”相比,江淮“抗幣”的存世數量要略多一些,其市場價格也稍遜一籌,現一些小面額的貳角、伍角券僅售數十元一張,有些品相好一點的能賣近百元。
當年的“邊幣”和“抗幣”,在今天已成為很有意義的革命文物,它不僅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而且其收藏和投資價值也是極高的。近年來收藏市場里晉察冀“邊幣”和江淮“抗幣”的價格就上漲了很多,為收藏者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來源:金融投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