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斌 2007.5.17 ...中國商報網站
早期人民幣圖案都是以生產和工農兵形象為主,我們現在使用的四五版人民幣圖案以毛澤東像為主。其實,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像就出現在多種邊區貨幣上。
抗日戰爭時期,“皖南”事變后,中共中央組建了以劉少奇為書記的華中局,并重建以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委的新四軍軍部。新四軍重建后領導華中地區黨政軍民,開展了對日寇和汪偽政權的軍事、政治、經濟斗爭。
其中經濟斗爭相當艱苦,為了保證敵后經濟的需要,華中各抗日根據地先后建立了自己的銀行,并發行貨幣,這些貨幣被稱為“抗幣”,而多種“抗幣”上印有毛澤東頭像。
1941年4月1日,在江蘇鹽城新四軍軍部成立“江淮銀行”,由軍部財政部長朱毅兼任行長,同時發行了多種江淮銀行幣,其中五元券和二十元券印有毛澤東像(圖1)。新四軍彭雪楓部挺進到淮海以北的安徽、河南、江蘇交界處,開辟淮北抗日根據地,1942年6月根據地成立“淮北地方銀號”,該銀號采用股份制,劉瑞龍為董事長,陳醒任總經理,資本金55萬元,并發行淮北地方銀號幣(簡稱“淮北幣”),其中貳元券和伍元券(圖2)印有毛澤東像,伍元券背面還印有“抗幣”兩字(圖3)。
另外,1942年2月淮南抗日根據地在今安徽天長縣境內,建立淮南銀行,發行淮南幣,其中拾元券和百元券,用的是毛澤東像水印。
這些抗戰時期的毛澤東像貨幣,在當時由于發行地域小,數量少,時間短,因此,目前已經是鳳毛鱗角,難得一見,已成為珍貴的抗戰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