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五套人民幣2005年版的投放,第四套人民幣主幣逐步退出流通領域指日可待,第四套人民幣進入收藏領域是必然的趨勢。近日,第四套人民幣的投資也成為收藏投資的熱門話題。尤其是80版50元大鈔行情再漲,成為收藏家們看好的績優品種,因為親本身是茶黃色被稱為舉世稀有的“軟黃金”,未來身價上漲百倍不是夢。
第四套人民幣紙幣共發行了9個券種14個版別。其中輔幣3個券種,分別為1角、2角、5角券;1元券3個版別,分別為1980年版、1990年版、1996年版;2元券2個版別,分別為1980年版、1990年版;5元券、10元券均為1980年版;50元券、100元券均有2個版別,分別為1980年版、1990年版。從目前還在市面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幣看,1980年版50元券在流通券中已難覓蹤影,1980年版100元、貳元券、1元券品相稍好的已稀見。而輔幣,據收藏的資料顯示,除紙幣5角券近期還在繼續印制投放外,1角券從2002年起已停止印制,2角券從2001年底也已停印。從收藏投資的角度切入,目前正是收藏投資第四套人民幣的最佳時機。
關于第四套人民幣收藏投資問題,試作如下投資分析。
一是因為在第四套人民幣14個券別中,發行量最少的是1980年版50元和100元券。據測算,50元券發行的冠號為24個,其中有一個補票冠號JZ,補票使用量很小,按每個冠號發行一億張計算,1980年版50元券投放量不足20億張;1980年版50元、100元券投放后使用了幾年換版,至今已26余年,絕大部份券已在使用過程中回籠銷毀,現存世的新券已很少,可見80版50元的本身就具有領頭雁基礎條件。
二是因為雖然第四套人民幣80版50元發行量總量不大,但由于當時人們并不象現在這么富裕,加上電子貨幣上不發達,人們購物時多持50元的較100元大鈔機率更多,作為主幣消耗量很大,磨損比百元幣嚴重,保存下來的很少,成刀成捆的已很難見到,相信今后第四套人民幣收藏市場如走好,80版50元券必首當其沖成為黑馬張,雖然面額較大,其回報率也同樣會很高。
三是因為當時沒有設計機讀技術,這給當時點鈔計算帶來不便。為此國家隨之發行90版50元,對毀損嚴重的80版開始陸續回收銷毀,庫存量幾乎為零,進一步強化了第四套人民幣的領頭羊和黑馬張的地位。
四是因為前幾套人民幣收到了收藏者的歡迎,集第四套人民幣冠號大全的人數眾多,又消耗了一部分留在民間的50遠幣種。由于各冠號投放的先后,早期投放的冠號經過二十多年的流通使用,絕大部份已存世稀少。盡管如此,后續找貨者還是源源不斷,偶爾碰到的成刀的百張連號80版50元,價格雖然增加了一倍多,但在投資收藏者眼中,它還有無限的升值空間。
五是從審美藝術的角度看,這張人民幣設計印刷都很精美,50元正面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頭像,體現了我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國體和政體性質。第四套人民幣主幣50元背面主景取材于我國的名山大川黃河壺口瀑布。背面的黃河是華夏誕生的搖籃,襯托國徽的則是漢族古代紋飾,這和華夏文化一脈相承,文化藝術氣息十分濃厚。而收藏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蘊含的豐富的文化藝術價值。
六是人們的心理影響促使它成為佼佼者。我們知道中國人都有種從眾心理,一旦被大家看好的東西,尤其是被業界看好的品種,人們都會跟著看好,繼而爭相選購收藏,沉積在收藏者手中的就越多,市場上就越稀有,無意中就會促使其價值升級。目前這80版50元全新品的價格已從去年的從6、70元一路攀升到目前的140元左右,也就是說整整翻了一番還要多,即每張50X180%+50=140元。而相對應的另一張80年100元幣種值增長了20%左右,即100x20%+100=120元,這一勢頭說明,人們對80版50元寵愛有加,收藏的隊伍會越來越大。
綜合上述,據行家估計不久的將來,這套紙幣經歷了30年后,也就是三五年,一旦國家宣布其退出流通,這張大鈔短期內就會身價百倍,達到數千元一枚,遠遠會超過第三版的棗紅一角水印,成為僅次于第二套10元工農像的稀有品種。盡管目前這版80年50元人民幣的市場交換價格已經翻了一倍還多,但較之于第一套人民幣的牧馬圖、第二套的工農像和第三版的棗紅一角,動輒上漲數千倍,甚至上萬倍,80年50元顯然還處于原始的收藏階段,有眼光的收藏家早已悄悄建倉,靜待時機,一旦出手,中華大地又會冒出一大批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數年后那個收獲的季節,你是否還愿像今天這樣空嘆過去的機會悄悄溜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