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底,一則央行去年9月份就發布的公告,再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從2007年4月1日起,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在市場上停止流通,具體券別是1953年版的5分、2分和1分的紙幣。相應紙幣的持有者可到銀行等額兌換。這意味著,曾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不少作用的錢幣“小不點”們,將要永遠退出歷史舞臺了。不過,記者連日來對此跟蹤采訪時卻發現,因為“不起眼”,市民對漸行漸遠的紙分幣,并沒有投去過多關注的目光。
兌換:
“十人”高潮,曇花一現
月底,港城市民通過媒體普遍獲知了第二套紙分幣即將于2007年4月1日停止流通的消息。然而,他們卻大都表現平淡,沒有出現蜂擁銀行爭相兌換的場面。
中國農業銀行海港路營業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接到央行的消息后,本以為會忙得不可開交,但他們營業部只是在3月31日來了十幾個人兌換紙分幣,總面值不過20元。從4月1日至今,總共才來了3個人,兌換總面值還不到10元錢。其他營業部的情況也基本類似。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煙臺市分行的規定,4月1日后紙分幣指定由中國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兩家銀行兌換。盡管如此,這幾天到這兩家銀行來兌換的市民也并未因其他銀行停止該項業務而增加,依舊數得過來。
“現在還有相當數量的紙分幣散落在民間。”農業銀行的一位營業員說:“如果大家都來積極兌換的話,不應該是這樣的場面。”
“之所以兌換者寥寥,我想主要有這兩個方面的原因:4月1日是央行規定第二套紙分幣停止流通的時間,而不是最后兌換時間。在今后幾年時間里,持有者可以隨時兌換。這就從時間上分散了兌換者密集度。其次是分幣面值太低,現在除了收藏者比較關注外,很少有人在乎這點錢。”
“那點錢還值得費功夫去換嗎?”在南洪街,記者詢問一位賣小吃的老板是否有這種紙分幣并進行了兌換時,他毫不在乎地說:“家里還有一塑料袋子,都是以前做生意攢下的。也不知道是多少,先放著吧。”
收藏:
交易冷清生意難做
央行宣布紙分幣退市的消息后,全國許多城市的收藏市場的相應錢幣都聞風而漲。北京、沈陽以及和煙臺隔海相望的大連等地都有較大的漲幅,遼寧鞍山甚至出現了7倍的漲幅。然而,記者昨日在煙臺幾家收藏品市場采訪時發現,退市的紙分幣在港城并沒有受到收藏愛好者的追捧。
并不是所有紙分幣都值錢。”一古玩店的經營者說:“只有紙分幣上同時有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的目前有收藏價值,大約到幾百元錢一套吧。普通的由于目前數量太多,基本上不值錢,全新的也頂多是幾分到1元一張。” 原來,1953年版的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共有兩種,一種是帶有阿拉伯數字編號,還有一種是沒有編號的,作為一種收藏品,目前市場價格并不高,如“1000張聯號”的1分全新紙幣,面值10元,市場收購價格僅在80元左右,1000張2分幣價格也僅在200元左右。
“這兩天基本也沒收到多少。”在另外一家古錢幣收藏店,老板表示已經打出了回收第二套成套紙分幣的招牌,但前來買賣的顧客很少。“也許大家不重視吧,生意不是太好。這周我只收到了5套,指望這個賺錢是不行了。” 價值:
不看眼前志在長遠
“雖然國家停止使用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收藏市場上的分幣升溫,但近期它升值空間不大。”
一位從事收藏工作多年的姜先生分析說:“收藏品講究物以稀為貴,根據國際上關于收藏分幣的條件來看,國內第二套紙分幣,由于其發行量、存市量非常大,特別是零散的一些紙分幣,其收藏的價值不大。這也正是在煙臺市場上不被看好的原因。”
不過,與姜先生不同的是,同樣喜歡收藏貨幣的李先生卻在思想上做好了準備,堅定持有剛剛停止流通的紙分幣。他告訴記者,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目前來看確實收藏價值不是很高。不過,收藏愛好者應該清楚的是,它畢竟已經停止流通了,這就意味著它是不可再生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數量會越來越少、價值肯定會越來越高。
“收藏紙幣,我們還應用發展的、文化的眼光來看待它。”李先生意味深長地說:“其實紙分幣不僅僅是一張錢幣,它的上面凝聚了很多當時的歷史和文化,因此紙幣收藏是收藏文化,是收藏知識,不可單純以金錢來衡量的。”
來源:中華郵票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