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地名券 |
發布日期:2007-3-26 9:0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中國商報 甘麗芳 筆者收藏的這張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地名券,俗稱申鈔。面值10元,由美國鈔票公司印制,號碼140403,正面上方刊寫“中國銀行”行名,行名上方印有“上!倍,東西南北四角和主圖案頤和園湖景的左右兩邊都有紀值“拾圓”和紀地“上海”字樣,中下橫寫“憑票即付國幣拾圓”八字和紀“中華民國十三年印”字樣,票幅100毫米×173毫米,幣面印刷精致美觀。
中國銀行成立于民國元年(1912年),總行設在北京,并在全國省會設有分行。它的前身是大清銀行,辛亥革命后被北洋政府改為國家銀行。民國五年(1916年)袁世凱帝制失敗,該行遂得逐漸擺脫北洋政府的控制,走向商業化,存、匯款業務亦隨之發展。
中行曾以我國幅員廣闊,政令不易統一為由,采用“分區發行制度”。上海地名券的兌現,就應在上海區域內辦理,使發行與兌換保持獨立。
中國銀行自上海地名券發行以來,各界稱道,極受歡迎。當時上海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工商業發達,上海支行所印發國幣券額甚巨,上海人及華僑眷屬均視同至寶,經常大量存儲,以至有時被蟻蛀蟲蝕。即使后來金融風潮迭起,中行上海地名券始終能維持信用,兌換券隨時都可以兌換國幣,市面若欲以銀元換該行鈔票,則需貼水,每“圓”值洋1.2元。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1日,國民政府頒布政令,將全國貨幣發行權集中到中央銀行,中行隨即停止了發行紙幣。盡管如此,發行于民國期間的中行上海地名券,作為研究老上海的金融歷史,仍有其重要價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