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收藏界驚爆我國首套人民幣價值160萬元,加上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停止印刷和投放第四套人民幣中的2角紙幣的消息傳出,引起了哈爾濱市眾多收藏愛好者及普通市民對人民幣收藏的興趣。昨天上午,市民李寶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第一套人民幣,60個品種一樣不少,讓許多收藏界的觀者驚嘆不已。
據李寶介紹,第一套人民幣是他一張一張從市民和部分收藏者手中收集的,共計60個品種。記者看到,整套人民幣新舊不一,一些面值相對較低的幣種品相較好,但像1萬元的“牧馬圖”、5000元的“蒙古包”、500元的“瞻德城”和1萬元的“駱駝隊”這些被稱為“絕品四珍”的幣種品相一般,有的已經十分陳舊。
據省收藏家協會錢幣委員會主任孫亞非介紹,第一套人民幣前后只流通了不到7年,時間從1948年12月1日起至1955年5月10日止。其面額從1元到5萬元共12種、6個版別。由于第一套人民幣流通的時間不長,又是解放初期,人們還沒從困難生活中走出來,手中鈔票很少,也不容易保留下來,因此成了民間錢幣收藏的難點。
據了解,當時100元的幣值,只相當現在的1元。“絕品四珍”按面額只合現幣2.55元,而市場價格已開到數十萬元。這一現象給不少市民留下錯誤的認識,認為只要是舊版的人民幣都很值錢,其實不然。據專家介紹,每套人民幣都有幾張被稱為“珍品”,它們的價格占到整套幣值的七八成;而單張的其他券幣與“珍品”相距甚遠。
來源:哈爾濱日報 作者:徐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