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南中 ...中國商報網站
(收藏拍賣導報2006年6月22日報道)集藏紙幣的人很容易將福建銀行與福建省銀行紙幣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是福建省不同時期所創設的兩家銀行發行的。
福建銀行的前身是創立于1911年的福建官銀號,福建官銀號發行有“臺新議平柒錢重鈔票”(俗稱“臺伏票”)及“福建通用銀元票”等紙鈔流通于省城福州及附近地區。1914年,福建官銀號改稱為福建銀行,并在沿海的廈門、漳州、泉州設立分行。
1915年后,福建銀行發行印有廈門地名的銀元票流通于閩南沿海地區。這種福建銀行廈門地名券共有3套8種版別,面值有壹圓、伍圓、拾圓共3種。
第一種是“塔村版”(圖1),該幣正面結構為“圖額圖”式,即兩邊橢圓形圈內為寶塔和村景圖案,中間豎寫面值,票面左右分別印有“憑票即付”、“通用銀圓”字樣。這種“塔村版”紙幣的集藏難度極大。
第二種為“牌坊版”,幣面印有牌坊圖案,“牌坊版”只有伍圓、拾圓兩種面值(也有人認為有壹元券發行,但尚無實物佐證)。
第三種為“美鈔版”,該套紙幣正面圖案是山景,該套紙幣由美國鈔票公司承印,票面下方印有美國鈔票公司廠銘。1922年10月粵軍許崇智部隊聯合皖系王永泉部隊,舉兵驅逐福建督軍兼省長李厚基。李厚基下臺后,福建銀行終因擠兌風潮而宣告倒閉,其所發行的紙幣頓時成為廢紙。
福建省銀行成立于1935年,是本省地方經營的金融企業,初辦時行址設于福州,抗戰時期曾隨省政府遷往戰時省會永安。抗戰勝利后,又遷回福州,解放后被人民政府接管。該行發行的紙幣分為兩種,一種是1935年至1941在福州及永安所發行的福建省銀行國幣券及輔幣券,另一種是1949年發行的銀元輔幣券。
國幣券及輔幣券的面值有壹分、伍分、壹角、貳角、伍角、壹圓6種(圖2)。福建省銀行國幣券及輔幣券的發行對調劑本省金融起了一定的作用。1942年,財政部命令貨幣改歸中央銀行統一發行,福建省銀行發行的紙幣由央行接收,改為領用性質。解放前夕,面對金元券不斷貶值,為維護本省金融秩序,適應民情,重建幣信,福建省銀行決定發行銀元輔幣券。輔幣券原準備發行壹分、伍分、壹角、貳角、伍角5種面值,但實際只發行壹角券、伍分、伍角券3種。1949年8月福州解放,福建省銀行的銀元輔幣券由新成立的省人民銀行限期收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