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紙幣品相的劃分方法 |
發布日期:2005-10-12 0:5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人民幣的品相直接決定其收藏價值,所以,始終倍受收藏者的重視。這里對人民幣紙幣品相的劃分標準介紹如下: 一. 國際上關于紙幣品相的劃分方法 為使人民幣品相的劃分標準與國際接軌,現把國際上主要的紙幣收藏組織關于紙幣品相的劃分方法作一介紹,以資借鑒。 1.日本貨幣商協同組合關于紙幣品相的劃分方法。日本貨幣商協有組合把紙幣品相劃分為完全未使用、未使用、極美品、美品、并品五等。前兩等相當于我們說的挺版和十品;極美品是紙幣已使用過,但與未使用相近;美品為已使用過,磨損少,文字和圖案很美觀;并品即普通品,有污點和磨損。 2.國際紙幣協會關于紙幣品相的劃分方法。國際紙幣協會制定的標準共九等,其各級別分述如下: 未流通:同日本的完全未使用。 大致未流通:有很微小的流通痕跡,有輕微的折痕。 極美:有明顯的折痕,票面清晰,票角有最輕度的磨圓。 優美:有較多觸摸和磨損痕跡,有橫和豎方向折痕,票面有少量沾污和斑痕,但仍挺不垂軟,邊緣無撕裂痕,票角有輕度磨圓。 美:多次流通留下許多折痕、折縫,票面已弄臟,并垂軟,邊緣有小裂口,但未延伸到圖案,沒有中心孔。 佳上:長期流通邊角磨損成圓形,邊緣裂口已延伸到票面圖案,褪色,有斑痕和中心孔,幣垂軟,票面沒有缺損。 佳:嚴重磨損,票面臟,裉色,邊角磨圓,邊緣撕裂有缺損,但無大塊缺損。 佳下:完全呈垂軟狀,票面臟,裉色呈模糊不清,有較大片段呈半撕落狀或已撕落狀態,并有缺損。 差:嚴重損毀,紙幣有片段缺失和較大孔洞,一般無收藏價值。 二. 人民幣紙幣品相的劃分方法 為了對市場上人民幣紙幣品相劃分有一個客觀的標準,我們根據人民幣紙幣票面污染、堅挺、票角磨圓、折痕和斷裂以及缺損程度情況,參照國內紙幣收藏專家的觀點,并借鑒國際上的劃分標準,把人民幣紙幣的品相劃分為九等,并根據國內集幣者的習慣稱為“品”。現分述如下: 挺版:幣面清潔堅挺,未流通。 十品:未流通,但因為時間久遠或保存不當,表面有極輕度的褪色,沒有受過水漬而使表面失去光澤;也可包括有極輕度折痕。 九品:有較明顯的折痕,票角有最輕度的磨圓,票面無污染,仍能保持原票的光澤。 八品:多次觸摸流通,有幾條明顯折痕,票面有少量污染和色斑,但仍堅挺不垂軟,邊緣無撕裂痕,票角有輕度磨圓。 七品:多次觸摸流通,票面已污染,并垂軟,邊緣有小裂口,但未延伸到票面圖案。 六品:長期流通票角已磨圓,邊緣裂口延伸到圖案,但沒有缺損;票面臟或褪色,但票面圖案細節仍可辨認;幣垂軟,有中心孔。 五品:嚴重磨損,票面臟,褪色,邊緣撕裂并有缺損,票角磨圓,但無大塊缺損。 四品:票面臟,褪色,圖案模糊,有缺損或大片斷裂。 三品:紙幣斷裂,有大片缺損或空洞,票面模糊不清,一般無收藏價值。 紙幣在流通過程中經過自然磨損、污染,以上標準都是同步發生的,但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非正常磨損情況。如:全新紙幣上人為的撕裂;票面圖案清晰不垂軟,但有蟲蛀孔,即所謂的“硬傷”。對于這兩種情況仍可按自然磨損標準進行劃分,但根據撕裂程度、蟲蛀孔多少等降低一兩個品級。 為了能與國際上品相劃分標準進行比較,現列出與日本貨幣商協同組合和國際紙幣協會的標準相互對應表,見下表: 紙幣品相劃分標準對照表
本書標準 |
挺版 |
十品 |
九品 |
八品 |
七品 |
六品 |
五品 |
四品 |
三品 |
日本貨幣商協同組合 |
完全未使用 |
未使用 |
極美品 |
并品 |
|
|
|
|
|
國際紙幣協會 |
未流通 |
大致未流通 |
極美 |
優美 |
美 |
佳上 |
佳 |
佳下 |
差 | 來源:《人民幣紙幣集藏指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