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值1000元的第一版人民幣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09/19/xinsrc_4220902191615328188614.jpg)
耕地 秋收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09/19/xinsrc_4220902191615859224846.jpg)
拖拉機 推車耕地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09/19/xinsrc_4320902191615437200958.jpg)
錢塘江橋 牧馬飲水
隨著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的發行,早期舊版人民幣已成收藏和投資的熱點,特別是第一套人民幣,由于其歷史特殊性和豐富的錢幣文化內涵而備受收藏界的青睞和追捧。
早期人民幣的發行歷史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成立,同時發行人民幣,這就是第一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個標準的柳體字由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題寫。第一批發行的人民幣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種券別,首先在華北、山東和西北三大解放區流通使用。繼而發行了1元、5元和100元三種券別的人民幣。此后,各種券別和版面的人民幣逐步推廣到全國各個解放區,最終成為全國統一的、惟一的合法貨幣。由于當時條件所限,第一套人民幣的設計思想不夠統一,圖案既有反映工、農業生產的勞動場面,也有反映交通運輸的情景,還有的則將名勝古跡躍然紙上。從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共印制發行了12種面額、62種版別的人民幣,最小面額1元,最大面額50000元。為了用最快的速度進行鈔票的印制、發行,以滿足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需要,并保證新中國成立初期貨幣商品流通及促進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之需,當時只得采取應急措施,因為印制工藝技術條件不同,有石印、凸凹合印、凸膠合印、膠凹套印等七種技術,紙張、油墨等主要原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導致鈔票的印制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相當精美,有的則比較粗糙。由于沒有特定的水印,防偽效果比較差。
第二套人民幣是在第一套人民幣的基礎上于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的。共有11種面額的紙、硬幣,13種版別。在印制工藝上除了分幣外,其它券別全部采用膠凹套印,10元券還采用了當時先進的接紋印刷技術。這是我國第一套采用主輔幣制的較完整的貨幣體系,是在全國范圍取得勝利、經濟恢復并好轉的形勢下進行的幣制改革。
第一套人民幣“十二珍品”
第一套人民幣的收藏中素有被專家稱為“十二珍品”的伍圓水牛圖、貳拾圓打場圖、壹佰圓帆船圖、伍佰圓瞻德城圖、壹仟圓馬飲水圖、伍仟圓牧羊圖、伍仟圓渭河橋圖、伍仟圓蒙古包圖、壹萬圓駱駝隊圖、壹萬圓牧馬圖、伍萬圓新華門圖、伍萬圓收割機圖。其中在少數民族地區發行的蒙文版壹萬圓牧馬圖、伍仟圓蒙古包圖和維文版伍佰圓瞻德城圖三張最為珍罕。
早期人民幣的收藏價值
“物以稀為貴”。第一套人民幣面值多且種類復雜,部分版別的第一套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數量非常少。而且流通時間短,1955年5月10日全面停止流通,迄今已達半個世紀之久,其間又經歷了多次政治運動、經濟改革,因此存世量稀少,能將之集全者更屬鳳毛麟角。因而,其觀賞、紀念、收藏、投資價值與日俱增。特別是近些年來漸成收藏熱點,其價位節節上升。四五年前一位老收藏家出讓了整套人民幣,出讓價僅為17萬元人民幣。還遠遠不抵今天一張蒙文版壹萬元“牧馬”的價值。該鈔券全新品已標為100萬人民幣。業內人士分析,第一套人民幣有其獨特身價,其中的精品價值還會走高。
第二套人民幣由于當時群眾性收藏基礎較薄弱,其存世的數量并不多,品相完好、完整配套成冊的就更屬難得了。
為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國貨幣發展史,弘揚我國錢幣文化,滿足廣大錢幣愛好者的需求,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制作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純銀微縮珍藏冊,中國金幣總公司發行了第二套人民幣金銀質微縮珍藏冊。這兩套珍藏冊分別由中鈔國鼎(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及北京開元中國金幣經銷中心總經銷。(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