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宏權 ,來源:上海《新民晚報》
1995年冬,筆者因事旅英,住在一個名叫Dunstable的小鎮,下榻的旅館附近有一個市場,從日用百貨到郵票、錢幣,攤位眾多。閑暇時筆者總要去那里看看。一次,見到了一張“北洋鐵軌官路總局”發行的清代紙幣(以下簡稱“北英洋票”),為辨其真偽,筆者查閱了英皇家出版社出版的《WORLDPAPERMONEY》(世界紙幣),當確認其為真品時,就買下帶回國內。
回國以后,筆者又查閱了《世界紙幣》中譯本,及《中國歷代貨幣大系》等書籍,走訪了有關藏館和專家,均認為該幣應是真品,并談及“北英洋票”國內存量不多,贊賞筆者回購此幣。
據《中國歷代貨幣大系》第七卷及有關書籍記述,清廷曾同意鐵路、礦局發行紙幣籌資,作為推行洋務運動的一項重要措施。當時發行的鐵路方面紙幣共有兩家,面值有壹圓、伍圓、拾圓三種,票型均為橫型,發行年代從光緒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我國后停發。因這類紙幣發行持續時間不長,且發行量不多,發行至今又歷時百余年,故存世量確實較少。而“北英洋票”又系首發,時為光緒二十一年,后經機構調整,撤銷了北洋鐵軌官路總局,成立了統一的山海關內外鐵路局。發行幣值改為“洋銀”,使“北英洋票”在當代就成為絕版。同時,也使冠以“英洋”幣值票,成為唯一存世的一個清代幣種。筆者查閱了《中國歷代貨幣大系》等有關書籍,并沒有查到其他冠以“英洋”幣值的貨幣。
筆者收藏的“北英洋票”印制于光緒二十一年,距今已是百年又十,由于其長期收藏于國外,可能進入市場流通時間較短,故品相佳,酷似新幣。
此“北英洋票”正面圖文為桔黃色。先由五十二個中國如意組成票面方框圖,“北洋鐵軌官路總局”及“憑票計取英洋壹圓”如對聯列于框內左右。方框四邊正中各有一個表示陰陽的太極圖,象征車廂間之可脫卸連接機構。四角印有四條中國龍,“壹圓”字樣分別附于其上。幣中設一腰圓帶,帶中印有印制年月“光緒歲次乙未三月吉日制”。腰圓中央圖案動靜相輔,疏密有度,云海、遠山、近水、綠樹、民居、港口、路軌、橋梁,路上行人車馬、河中點點帆影、“地龍”行于其間,栩栩欲動,甚至連船上掌櫓人依稀可辨。可謂云蒸霞蔚美不勝收。
本票背面圖文為淺藍色。上方有英文的“中華帝國鐵路局”字樣。面值用三種方法表示,首先,用八個“ONEDOLLAR”組成方框圖案;其次,用阿拉伯數字“1”標于四角;再次,用粗體“ONEDOLLAR”列于框中左右。框中圖案遠近相濟,相得益彰,遠處,山巒重重,逶迤騰浪,千古長城,宛宛巍巍。近觀,樹木蔥蘢,城墻岸偉,箭樓高聳,大清龍旗高揚晴空,且有哨兵守衛,“地龍”從城中疾馳而出,機車煙飛,車廂列列,木枕路軌,滾滾車輪歷歷在目,甚至連進出城門的擔者依稀可見。可謂氣象萬千壯觀不凡。更可貴的是,左邊有手工加蓋的朱紅篆刻印章一方,右下角有手工加蓋腰圓藍印“中華帝國鐵路局”英譯圖章、親筆簽字和日期。此種狀況實屬全印制紙幣發行史所罕見。
綜觀“北英洋票”圖案設計,可謂意存深遠。大地山河,農商繁榮,衛國戍邊,鼓吹“洋務”,盡在圖中,構圖層次有序,由遠及近,靜中含動,正、背兩面,路軌、火車均占主位,充分突出了發行“北英洋票”之主題。仔細賞析票面正、背之圖案,不難發現設計繪制者們既工于構圖之精細,又不失氣度恢宏之匠心。正、背圖面渾然一體,猶如一幅對洋務、對維新充滿期待的中華帝國欣欣向榮的通俗畫卷。經筆者檢索清代紙幣資料,如此精美的票面圖案,在整個清代紙幣中實屬鳳毛麟角。這種亦幣亦畫的清代貨幣不由使鑒賞者發出由衷的贊嘆!此外,此幣紙質上乘,印工精美,圖案色彩歷百年仍不減其艷。“北英洋票”實在是清代紙幣之上品、之精品。當然,更是中國鐵路艱辛初創之物證。
[upload=jpg]UploadFile/2005-4/20054215265625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5-4/200542152711742.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