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紙幣上的人物圖像,多見于孫文、林森、蔣介石以及地方券上的大小軍閥頭像,除革命根據地紙幣上有列寧、毛澤東等領袖像外,民國紙幣上還有一位共產黨員人物像,他就是劉伯堅。而這幅圖像紙幣,就是當年廣泛流通于華北、西北、豫、魯數省的西北銀行幣。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原為北洋軍閥高級將領的馮玉祥思想傾向革命,共產黨領導人蔡和森、李大釗等及時做爭取工作。在馮發動“首都革命”失敗后,促成其赴蘇聯考察并聘任蘇聯顧問、共產黨員幫助其訓練軍隊。
1926年8月,國民革命軍進逼武漢,北伐戰爭進展迅猛。正在蘇聯考察的馮玉祥接受共產黨的建議立即起程回國。與馮隨行的就有蘇聯顧問烏斯馬諾夫和中共黨員劉伯堅。9月16日,他們一行抵達綏遠省五原縣(今屬內蒙古)與國民黨中央代表于右任匯合,收拾舊部。次日,在五原城內舉行誓師大會,馮玉祥出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宣布加入國民革命行列。劉伯堅被委以政治部副部長職務。著名的五原誓師宣言就是由劉伯堅參與起草并在大會上由劉伯堅宣讀的。這張紙幣展示的就是這一歷史性的畫面,畫面左邊土臺上站立著高大威武的馮將軍,中間是一打旗的戰士,右邊就是正在慷慨激昂地宣讀誓詞的"革命青年"劉伯堅。五原誓師后,馮將軍按李大釗建議的“固甘、援陜、聯晉、圖豫”戰略方針,起兵潼關,攻洛陽,戰鄭州,與北伐軍南北呼應,一同完成北伐革命大業。
西北銀行是馮玉祥在民國14年(1925年)創辦的軍事性地方銀行。當時曾發行有“廊坊車站圖”等紙幣。五原誓師后,民國十七年(1928年)開始發行印有“誓師圖”的銀元票(即以銀元面額標價的鈔票)。該幣主要有1元、5元、10元3種(還有少量輔幣),上書“西北銀行”,兩邊為面額,中間為一誓師圖案。該幣還有一特點,即每張鈔票上都印有地名,如:陜西、河南、甘肅、張家口等,由此可知其大致流通范圍。
(《金融時報》王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