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JT小型張由于所處的年代比較特殊,因而給眾多集郵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某些經典小型張至今談起來仍舊津津樂道。隨著時間的推移,編年小型(全)張開始逐漸在市場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在資金相對較為充沛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編年小型(全)張曾經大放異彩,尤其是在1997年的大潮中獨領風騷,漲幅在10倍以上的品種隨處可見,甚至還出現了價格達到1000元的“桂花”無齒小全張,投資者對于編年小型(全)張可以說是頂禮膜拜。但是,因多年以來市場一直處于典型的下降通道之中,其吸引力與誘惑力銳減,原本相當龐大的集郵者隊伍嚴重滑坡,青少年隊伍更是“青黃不接”;而市值龐大的編年小型(全)張所受到的沖擊無疑是最大的,價格所呈現出來的持續走低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鳥巢”小型張是北京奧運郵票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種之一,上市當天的溢價幅度高達500%;之后的價格還曾一度超過了45元,成為編年小型(全)張板塊中的佼佼者;但是,這種價格居高的態勢僅僅是曇花一現,并未在市場中產生共鳴,目前正向其合理的價值回歸。
筆者手頭有一本北京郵星貿易總公司于1997年4月份推出的《郵票價格目錄》(1997)。當時的郵票市場可以說是牛氣沖天,投資者攀比的不是手里有多少現金,而是手里堆積了多少郵票,郵票是響當當的硬通貨。這本《郵票價格目錄》(1997)所標出的新票售價比市場價格要高,但對于市場價格的反映卻是真實可靠的,比如“庚申猴”單枚新票所標出的售價為1900元。以這本《郵票價格目錄》(1997)所標出編年小型(全)張售價為基準參考點,與現在其市場價格進行對比,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編年小型(全)張究竟疲弱到了何處,從而使投資者對于編年小型(全)張的真實價值有一個更為精準的判斷,對于市場有一個更為清醒的認識。
中國郵政于1995年發行的“世乒賽”小全張和“桂花”無齒小全張,是當時典型的縮量品種,在1997年郵票市場高潮的時候扮演了領頭羊的角色,其在《郵票價格目錄》(1997)中的售價分別為240元和1050元,“桂花”無齒小全張的售價與“齊白石”小型張不相上下,其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則是不言而喻的,從而成為編年小型(全)張中的標志性品種。在當時的市場背景之下,不僅是像“世乒賽”小全張、“桂花”小全張等標志性品種一路過關斬將,就是像“竹子”、“敦煌”、“萬國聯盟”等發行量巨大的低檔編年小型(全)張也是熱火朝天,其溢價幅度更為驚人,其在《郵票價格目錄》(1997)中所標售價分別為15元、25元和18元,而今已成為市場上實實在在的“垃圾”小型張。
在編年小型(全)張走下坡路的過程中,并不是所有品種都沒有過精彩的表現,2000年發行的“君子蘭”小全張就曾經在2001年所爆發的“井噴”行情中獨領風騷,成為市場上備受投資者追捧的對象;2001年發行的“聊齋”(1)小型張更是創出溢價幅度高達500%以上的新紀錄;2002年發行的“步輦圖”小型張的市場價格也曾不下30元;盡管2002年發行“黃河壺口瀑布”小型張之時市場已是相當疲弱,但其價格卻是不降反升,目前的市場價格已經運行于30元附近,成為熊市中唯一保持不敗的編年小型(全)張;2006年發行的“鳥巢”小型張也受到了投資者的追逐,市場價格曾一度摸高47元,其溢價幅度堪稱巔峰之作。編年小型(全)張這種超乎想象的價格定位,雖然是多方面的緣故所造成的,比如對于上市量的嚴格控制,使其價格呈現出一種畸形的態勢,但更為關鍵的則在于投資者本身,因為這些投資者總是認為自己能夠挑戰市場,進而可以戰勝市場,成為市場中的贏家,但實際上卻是被市場無情地斬于馬下,自己落得個一敗涂地。
編年小型(全)張從高高在上到低下“高昂的頭”,并非沒有征兆可循,而是有著一條清晰的脈絡。首先是持續多年的低迷使得市場中的原有流動資金幾乎被完全鎖住,在這種背景之下,市值寵大的編年小型(全)張板塊是根本無法撼動的,即使是一個品種也是困難重重,失敗的事例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其次是政策上做出了重大調整,小版張開始顯露頭角,并正在取代編年小型(全)張原有的市場地位,這就意味著編年小型(全)張原有的優勢盡失;而市場常年的不景氣,也為小版張的崛起創造了條件,因為只需少量的資金就可以比較容易地撬動小版張中的精品,這也正是“鼓浪嶼”、“崆峒山”、“網師園”、“毛澤東”等主流2003年小版張仍舊能夠“笑傲江湖”的一個關鍵原因所在。雖然在近期的調整行情中2003年小版張也未能幸免,重心下移的程度比較突出,但是編年小型(全)張的走勢卻更為糟糕,因為前者是建立在高溢價幅度基礎之上的,而后者則是打折之上的打折,幾乎沒有給投資者任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