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3月25日《中國集郵報》上2007年第一季度紀特郵票發行量的公布,對過了6個月的銷售期的未售出零枚紀特郵票進行銷毀以后,新郵發行量的隨之公布已成了常規,對這些做法郵人是拍手贊成的。但還有同期發行的一些特殊郵資票品,如生肖贈送小版張、郵政賀卡兌獎小版張、個性化大版張、印好附票的賀年專用郵票、佳郵評選特制紀念郵票、郵協會員特供郵票等的發行量卻沒有及時公布。
從2004年首套第三輪生肖郵票《甲申年》的發行開始,發行部門特印制含4枚生肖郵票的小版張贈送給預訂全年新郵的訂戶,此項舉措深受郵人的歡迎,但至今未見公布其發行量。
中國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兌獎的郵票獎品從2001年開始至2003年為多版式的每版含6枚郵票的生肖小版張(俗稱“兌獎蛇”、“兌獎馬”、“兌獎羊”),其公布的發行量分別是166萬版、166萬版和230萬版。從2004年開始至今兌獎小版張改為單版式的每版含8枚(兩套)郵票的木版年畫系列小版張,兌獎小版張也連續幾年沒有公布發行量。有報道2004年《桃花塢木版年畫》小版張的發行量是206萬版,但2007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上并無此發行量數據。
另外從2006年6月23日發行的附票帶有“舞動的北京”圖案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個性化服務專用郵票開始及2006年11月1日發行的賀年專用郵票與小全張也沒有公布發行量。
筆者認為只要是我國發行的郵資票品除普票外,其發行量都應透明,這既是郵政自身發展和建設的需要,也是對集郵愛好者的尊重,更是消滅打折郵票的重要手段之一。不然時間拖久了加上郵政人事變動等原因,就可能變成一筆糊涂賬了。
|